喜歡商業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史玉柱。
他是商界的一個神話。
33歲的時候,就登上了中國富豪榜。曾一度風光無限,錢多人闊,豪氣沖天。可好景不長,一次重大的戰略失誤,讓他一夜之間成了“中國首負”,欠下2.5個億的巨債。迅速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里。
媒體急了,找不到史玉柱啊。因此,當時外界什么樣的傳言都有。
后來,史玉柱在一次訪談中說,他當時去了西藏,意在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從后來發生的事來看,他當時去了哪里,已經不重要了。
史玉柱消失了兩年以后,忽然間有個叫腦白金的保健品迅速火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當這個產品在市場上如日中天,為公司賺錢賺的盆滿缽滿時,人們才突然發現,腦白金背后的推手正是當年的史玉柱。
他清還了當年欠下的巨債,再度回到公眾視野,成為中國商界的一個風云人物。
這種大起大落的經歷,只是聽著都讓人感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也因此,史玉柱在人們心中多了很多傳奇的色彩。人們總想對他一探究竟。因為,這是人類一直以來的愛好,對和自己差異超級大的同類,有著墻裂的好奇心。
為什么有這個好奇心呢?
因為大家心里想,
我們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咋就那么牛逼呢?
我欠個2萬5都愁的睡不著覺,你咋欠了2.5億還跟沒事人似的呢?
其實,屌絲們的這一好奇心,就一個目的---我要進步。說白了就是,我也想和你一樣牛逼。
你看今天的人們,瘋狂的學這學那,塑造一些個偶像來崇拜,不都是這個原因嘛。
我認為這個動機是非常好的,因為他促使了人類的進步!
可關鍵是,大多數人琢磨了一輩子,還是沒能搞明白,真正讓一個人牛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一生都碌碌無為的原因,他們并沒有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我們還拿史玉柱來舉例子。請你說說看,他之所以能夠東山再起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能夠想清楚這個問題,你奮斗路上的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好了,我們先來看看外界普遍的看法吧。
外界對史玉柱之所以能夠東山再起的說法,通常有以下幾點
因為他團隊強,
因為他膽子大,
因為他產品好,
因為他會營銷。。。
對于這些說法,你怎么看?
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大家都能看到的問題,往往沒什么價值。如果你信了,那你真的是蠢到家了。
因為,這些說法表面上看都很有道理,但頂多算得上他再次成功地輔助因素。如果拿核心要素來比,這些理由連屁都算不上。
那令他再次成功的核心要素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認知。
對,就是認知。
他之所以能夠東山再起,靠的是他對商業社會的認知,靠的是他對自己的認知,靠的是他對營銷的認知。。。
那什么是認知呢?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才干,或者說是人的一種本能。它已經完全超越了你所擁有的知識和能力,你甚至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我舉個栗子。你是一個籃球愛好者,會“后仰投籃”這個技能;而喬丹也會。但你們兩最大區別是什么呢?就是在場上拼殺特別激烈,3個人防守你1個人,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喬丹依然可以輕松的把球搶到,保持一個漂亮的姿勢把球投出去,而你卻不行。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喬丹在無數次的實戰中,面對過相同的局面,因此已經練就了突破困局的本能反應。而你因為實戰得太少,相同情況下卻會手忙腳亂。這就是認知上的差別。
再舉個栗子。我們在電視上肯定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老消防員和一個新兵同時進入一棟著火的大樓里救火。他們所在的這一層并沒有任何著火的跡象。可忽然間,老消防員說“快往北邊跑,快”。緊接著,他們剛才站的地方,從下面爆炸了。
為什么同樣的環境下,新兵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呢?這就是因為多次的類似經歷后,老消防員形成了“第六感”。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別人并沒有察覺到的危險,并且迅速地做出判斷,這些完全是下意識的。這就是認知上的差別。
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什么呢?那就是認知這種東西是你在一個領域深耕多年以后,經歷了很多困難,才能夠獲得的一種能力。而并不能靠簡單的模仿去獲得。因此,即使你研究了再多成功者的故事,而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你終將一事無成。
獵豹CEO傅盛說過,人和人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認知上。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認知管理。領導力的核心不是所謂的情商高,你能把一幫人擺平;而是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
而這正是我們要講的,史玉柱之所以能夠東山再起,完全是因為,他對當時社會和商業大環境的認知。而我們知道,這一認知來自于他的經歷;來自于他多年在商場中的磨礪。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認知,他才能繼續駕馭巨人集團這艘大船乘風破浪。這很像古人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的道理。假如換做一個認知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的人,縱使給他同樣的團隊,同樣的產品,也斷然是做不出這個成績的。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牛逼的人,并不是向外求,而是要向內求,也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
那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呢?
傅盛在《認知三部曲》中為我們總結了三點,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1、要不斷地否認自己的認知
就是說,要勇敢地承認自己是無知的。然后虛心的、不斷地向外去探索,去學習。
2、行動
讓知道的變成為行動,而不僅僅是知道。比如,我們都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但真正經歷了失敗以后,很多人是不接納的。這不是認知,而只是停留在“我知道”的知識層面。認知應該是知行合一的。
大量行動的另一目的是不斷試錯,不斷否定自己的認知,然后形成新的認知。
3、永遠保持和牛逼人多在一起
好了,關于如何成為一個牛逼的人,我們就分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