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半路夫妻”很難幸福,不管是在娛樂圈還是在現實中,“半路夫妻”的家庭模式不在少數,但是能稱得上楷模的,絕對是劉之冰和茹萍這對“半路夫妻”。
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又是怎樣相處的呢?他們的相處模式又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說起茹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武則天》中跟劉曉慶搭戲的“上官婉兒”,她端莊秀麗的樣子,就算跟劉曉慶站在一起也毫不遜色,秀外慧中的氣質也被劉曉慶稱為“史上最美婉兒”。
茹萍這些年來出演過很多優秀的作品,不管是《風雨麗人》《鐵血共和》還是《康熙王朝》《大宅門》等等,每一個角色如萍都演繹的入木三分,她身上那種江南女子溫婉的氣質,也深深的被大家喜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人身上呈現出來的氣質,一定跟從小的成長環境脫不了聯系。
茹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家里有三姐妹,茹萍是大姐,雖然三個都是女孩子,但父母并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對她們三姐妹的教育非常重視。
如茹萍從小就喜歡看書,為了支持她的愛好,父親專門騰出一間屋子,買了幾個大書架,上面擺滿了各種書籍,她的童年就是泡在書海里長大的,
東流逝水,落葉繽紛,在荏苒的時光流逝中,茹萍也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一舉手一投足都有著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
在書籍的熏陶下如萍變得越來越文藝,茹萍也開始向往文藝的舞臺,可父母覺得她的性格溫婉,與世無爭,還是找個“鐵飯碗”又輕松的工作更適合。
高中畢業后,茹萍聽從父母的安排,順利進入到了工商局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分發營業執照,這種工作很簡單很輕松,可她心里對文藝的向往日與俱增。
在深思熟慮下,茹萍就去報了業余話劇團培訓班,經過培訓班的學習和熏陶,她感覺自己完全愛上了話劇,實在無心在做那份工商局的工作,于是她毅然決然的辭掉了“鐵飯碗”的工作,加入到了杭州話劇團。
茹萍的果敢也讓當時的很多人佩服不已,為了夢想敢于做出選擇,放棄該放棄的,堅持該堅持的。
雖然有很多小伙伴佩服她的果敢,但是她這樣的做法也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為此母親還氣病了,可茹萍意志堅決,跟母親溝通了好幾次,父母也只好依她。
得到父母支持的茹萍,通過不懈努力,順利考上了上海藝術學院表演系,她的表演事業也開始一步步走向成熟。
一個偶然的機會,導演翁路明發現了才華出眾的茹萍,就把她推薦給了自己的丈夫滕文驥導演,在他執導的《海灘》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可這也讓18歲的茹萍正式出道。
憑借一步步打磨和沉淀,茹萍的演技也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轉變,尤其是在《武則天》中飾演的“上官婉兒”一角,讓茹萍聲名鶴起,資源也多到應接不暇。
事業上節節攀升的茹萍,在情感上卻十分坎坷,早年間,茹萍結識了比自己大18歲的奚天鷹,雖然年齡上的差距讓茹萍的家人非常反對,但少女時的情竇初開,讓茹萍深陷其中。
不顧家人的反對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茹萍的演藝事業一路上坡,而丈夫的繪畫事業卻屢遭打擊,女強男弱的現狀隨之而來的就是不間斷的爭吵和矛盾。
最終這段婚姻也只能以離婚收場,茹萍獨自帶著女兒奚望生活,本以為這一生就跟女兒相依為命下去,可沒想到另一份美好的姻緣就在不遠處等著她。
1997年,茹萍接到了《一路風雨一世情》劇組的電話,邀請她飾演劇中女主角,而同時劉之冰也接到了飾演男主角的角色,當劉之冰得知女主角是茹萍時,心里還有點小興奮。
因為早些年他們在拍《敵后武工隊》的時候就認識,只是當時兩人在劇中沒有對手戲,只能稱得上是普通朋友,劉之冰對茹萍的印象就是她很漂亮,很有氣質。
心里還是很期待,能跟茹萍搭檔演對手戲,懷著美好的憧憬,劉之冰撥通了如萍的電話,問她什么時候來北京拍戲。
隨后又互相寒暄著問起了生活現狀,讓劉之冰沒想到的是,茹萍把自己目前的婚姻狀況全盤托出,劉之冰能聽得出來她心情很低落。
可此時對于劉之冰來說,他心里卻有點小開心,因為他早年間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婚后為了拍戲聚少離多,婚姻也在不和諧下走到了盡頭,此刻他也是獨自帶著兒子劉思博生活。
第二天,劉之冰早早就來到劇組,可到了劇組發現女主角茹萍根本沒來,詢問了導演后才知道,原來茹萍臨時有一個話劇,演出完后才能過來。
劉之冰顧不上吃飯,就跑到了如茹萍表演話劇的地方,看著臺上大放異彩的茹萍,劉之冰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對她動了真心。
在《一路風雨一世情》這部劇中,他們飾演一對情侶,從相識到晚年,在這四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中,兩人的感情也從戲里延伸到戲外。
但如茹萍考慮到自己帶著女兒,并沒有奢望再次走進婚姻,壓抑著這份感情,可她沒想到,拍完戲的第二天,劉之冰就約她出來,跟她說“我覺得我喜歡上你了,我們可以在一起嗎”?
茹萍驚訝地張大了嘴,想了想說“可我還帶著一個女兒,我怕……”
還沒等如茹萍說完,劉之冰就說“那正好啊,我也帶著一個兒子,我們倆在一起,不是正好組成一個“好”字嗎?”
看著劉之冰堅定的眼神,如茹萍說“那還是先問問孩子們的意見吧”。
在兩個孩子的支持下,劉之冰如茹萍最終結為夫妻,一家四口也住到了一起,可大家都說“半路夫妻”得很難生活到一起,況且他們還都帶著各自的孩子,生活習慣雖說是小事,可家庭生活中往往就是這些小事最容易起矛盾。
劉之冰和兒子劉思博是哈爾濱人,而如茹萍和女兒是杭州人,南北的飲食差異就讓如茹萍犯了愁,她做北方菜,女兒氣的噘著嘴說道“你現在開始愛別人的孩子了,不愛我了”。
她做了女兒愛吃的菜,看著劉思博沒精打采的不動筷子,心里也不好受,這件事讓茹萍難受了好多天。
最后還是劉之冰給出了主意,他說“既然我們組成了家庭,一家人就一定要一起吃飯,必須讓他們倆互相適應”。
從此家里就開始了約法三章,今天吃杭州菜,明天就要吃北方菜,誰都不準有意見,慢慢地大家的口味居然真的融合到一起了,如萍說“一家人能吃到一起,那才叫一家人”。
一家人也在每天的柴米油鹽中,更加了解彼此,關系也開始更加的融洽,劉之冰和茹萍如今也已經結婚24年了,依然吧對方當做自己欣賞的對方。
劉之冰更是將茹萍的女兒奚望寵的像塊寶,視若己出,本來如萍覺得女兒的性格適合做編導之類的工作,可奚望就是喜歡演戲,也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母女倆為這個事意見不合,一時成了僵局。
當劉之冰知道后,就堅決站在奚望這一邊,支持她鼓勵她,并多次耐心地勸茹萍“你放心吧,女兒有我看著不會出問題”,在劉之冰的言傳身教下,奚望也順利的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劉之冰讓她有好的發展,也帶著她拍戲,在《美麗的謊言》中他們飾演一對父女,對劉之冰來說這個女兒比親生的還讓他疼愛。
2017年奚望出嫁時,劉之冰在婚禮現場簡直哭成了淚人,他說“奚望雖不是我親生的,但這些年來我一直拿命在疼她”。
兒子劉思博也不甘示弱,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這一家四口全都是演員,用李靜的話說“這一家子都可以辦春晚了”。
他們的家庭相處模式,讓人羨慕的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其實在這個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時代,“半路夫妻”也成了很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
家庭中的矛盾和問題,更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需要夫妻同心協力去共同維護,人生長路漫漫,每個人都有過美好的瞬間,但也無法抵制不幸的到來,兩個破碎的家庭重新組建成一個新的家庭,也不失為一種美好。
雙方都真心地為對方付出,為對方著想,對方也一定會報之以桃還之以禮的,為了家庭更加和諧美好,付之于行動,這才是有責任心的表現,人生兜兜轉轉,經歷過不幸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也更能深刻體會到幸福的意義。
編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