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最著名的小說《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個女子從她13歲時就默默愛上了自己的鄰居,一個風流倜儻的年輕作家。他的出現改變了她灰色的人生,她只想每天看到他。當母親改嫁必須搬走時,她甚至想做他的傭人好不離開他。以后的很多年里,愛情的力量讓她想盡一切辦法“偶遇”了他,一次次地被他重新認識,又一次次地被他遺忘。風流的作家身邊桃花不斷,他從不記得跟他在一起過的她,他只是又結識了一個新女人,她是各種陌生女人。直到生命的最后,她寫了一封信,告訴那個男人一個陌生女子20年對他無法想像的愛戀。
這部小說幾乎可以說從頭到尾就是一封信。它最動人之處就是女子的心理描寫。女孩情竇初開的愛戀,不得不搬家前的糾結,見不到作家時反復的回憶,跑到作家窗下的等待................我實在是驚訝于一個男人,如何可以把女子的情思描繪得那么貼切,他一定是深深深深地愛過,才能把心思描繪得那么細致入微。
這個女人真是讓人特別心疼又特別恨。雖然愛一個人常常并沒有什么理由,但對一個成年人來說,還是能明白有些人永遠不值得等,明天還是要繼續新生活的吧。這個女人太傻了,她把自己美好的人生葬送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對她一無所知的男人手里。
她拒絕對她有好感的男孩,自以為是地為心中的男人守身如玉。她似乎沒有朋友,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直不走出去。要不,如果她有朋友可以交流閨中密事的話,也許能把她從混沌中敲醒。
她的生活似乎只為那個男人,她不好好工作,不努力提升自己,哪怕想著變成作家喜歡的樣子也是要努力的呀。她只會浮淺地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裝作不經易地“勾引”一下她心愛的人。她所有的一切就為了一個根本就不知道她存在的男人。
愛,要么去表白,要么就深埋在心底。她那么熾烈地愛著,被愛情痛苦地折磨著,但她不曾表白過。13歲的時候,她都能鼓足勇氣去敲門,為什么成年之后卻不曾有勇氣去表白?年少時候的勇氣哪去了?我倒挺愿意她表白的,讓作家冷漠的眼神狠狠地傷害她,好讓她絕望地死心,從此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愛情應該是兩個人的互動,在這里卻是一個傻女人的獨角戲。她不曾享受過美麗的人生,不曾珍惜過身邊對她好的人。而聰明的女人是不會為了別人而活的,她會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激情燦爛地生活。
我以前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男人很差勁,現在覺得跟男人有什么關系呢?不是這個女人安排的一切,而男人一無所知嗎?她分明是飛蛾撲火自投羅網,神經病一樣地斷送了自己的一生啊。
但.......似乎也沒法怪女人。她就是愛了,深深地愛了,不可自拔地愛了,有什么辦法呢?她種種的行為是心中愛的力量促使她的,正如《月亮和六便士》里那個阿伯拉罕說的:“做出這件事來的并不是我,而是我身體里一種遠比我自己的意志更強大的力量。”
《蔣勛說紅樓夢》中,講到賈瑞被王熙鳳幾番戲弄,換了別人早看透了,但是賈瑞卻執迷不悔,還為心愛的人找理由,一次次被她玩于股掌之中,甚至丟了性命。如果一個人很容易就從一段感情中脫離,看出對方不愛自己就能瀟灑地離開,那說明并沒有很愛。蔣勛說,真正的癡情一定是至死不悟的。
我想起之前看過一個情感類節目,里面有個女孩特別癡情,特別卑微,簡直低到塵埃里。她為了討男人喜歡,冒充富家女,給他買這買那,自己卻偷偷地做各種兼職。那個男人呼朋喚友地請人吃飯,卻讓女孩買單。事實明擺著那個男人根本不愛她,甚至不尊重她。女孩一直哭一直哭,求他不要離開她。嘉賓老師一針見血地挑明真相,試圖警醒她,救她走出火坑,她也不住地點頭,好像是看清了明白了。可一轉身再面對那個男人的時候,又開始說胡話了,求他不要離開她她可以改,好像之前老師說的是外國話聽不懂似的。她纏住了自己出不來,這就是真正的癡情吧。能拯救她的只有她自己了。
所以,賈瑞到死都不悟。這個女人到死都不悟。
心酸這個女人的一生。她其實比賈瑞更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