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放寒假了,我們親愛的老師又十分貼心的為我們準備好了有助于我們未來發展的大禮——交一份未來人生規劃?!(請寫出你未來五年的長期,中期,短期規劃)
我想說,正處在迷茫期的我可不想以現在的混沌來規劃未來,如今一朝一夕瞬息萬變,時代都在每天變化,你怎么能預測出五年的未來是個什么樣子?做這些規劃不用兩年三年,估計我下半年就全部顛覆了。(個人觀點)我認為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壽命延長不說,工作換個十次八次也不在話下了。
第一,行業更替速度太快,你想一輩子堅守在一個崗位上,社會都不給你這個機會。要始終保持終身學習的姿態,不斷跟緊時代步伐,在變化中求探索,在實踐中找答案。
第二,靜止的觀點看問題永遠是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讓一個比你小五歲的人規劃你的現在,你信嗎?在對自己并沒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決定未來,是不負責且沒意義的行為。有人可能說,那對人生有計劃是好的呀,不斷改進不就好了嗎,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人生走得太慢了。
說到這兒,我就想談談規劃的性質了。
我認為我喜歡做的是個人規劃,而非職業規劃或者學業規劃等等。這其中包括肉體,靈魂和生存。肉體包括我想要實現的身材,健康,外貌,皮膚,形象一類的;靈魂則與閱讀,觀影,與人交談,旅行,新技能get√等等有關;而生存大多指的是職業和學業,我們需要通過自己培養修煉的技能去賺錢來維持和提供我們肉體和靈魂的需要,當然,在掙錢途中,我們也可以收獲一些有關肉體和靈魂的東西。
在我看來,老師所要求的即是生存一類的規劃,像小時候老師會問的問題,你未來想成為什么人啊?然后你就要按照目標分解的方法,制定好每一步該怎樣做,幾歲的時候完成什么階段性計劃,分解到每天你該堅持做什么事。
我并沒有否認這種方法的正確性,如果一個人真的有此生想實現的目標,這樣做當然可以幫助他實現。可是如果對于并沒有明確非要實現的夢想的multi-potential人群來說,他們應該做的,或許是把握好當下的精進,在我以上所說的各個方面都不斷實現更好的自己,以人生體驗為目標。
“只此一遭,別無機會。扮美些,強大些。嘗的更多,走的更遠,爬起跌倒,結婚生子,在鏡中注視自己蒼老。好好活過,不辜負這一場。”
第三,我認為夢想不一定需要大聲說出來。有種說法是,當你把夢想都說出來的時候,你的大腦會覺得你已經經歷過這些人生體驗了,已經得到了滿足,便會喪失為追求他們而付出努力的動力,俗稱“說出來就不靈了”。另外,每個人的理想是很private的事,我有自己想要實現的人設,有自己想要完成的電影,除了我之外的人都是故事中的人,是需要和我發生碰撞得到結果的,我作為編劇和演員,怎么能提前泄露天機呢?當然,命運和我同時作為編劇,這部分不確定性因素正是電影的有趣之處,若都給人知道了去,還有什么意思呢?
哦,對了,老師還細心的指出,我們不要虛度光陰,應該要多做一些志愿活動,實踐活動,找我們這樣優秀的專業,應該多經歷多體驗多付出才能多收獲,這是常態。要游刃有余而不要到時候被動選擇。?﹏?哪有一種專業可以決定人生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經歷什么選擇什么都與命運這個聯合作者相關,違背個人本性的去做其實意義不大,難道說每個人都去做志愿服務每個人都去實踐活動,寫論文做科研創業,每個人都會變得優秀?實則不然,每個人有自己適合做的事,走對了路自然走得快走的好。若是強硬拉他走上一條別人走成功的路,反倒與他自己的方向背道而馳的話,還不如不走。
這并非否定努力的意義,但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也有自己的“最重要的事”,發現和抓住自己的所愛才是最重要的。最怕的就是在別人“正確的指引”下,迷失了自己該做的事,以為不去追求那些加分項目或者所有“表面上對”、“優秀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就是錯的,就是不上進的。
另補一句我個人觀點:命令和利益驅使的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都是浪費時間。
我一直覺得去做一些志愿服務其實可能本質上是“增加需求”,別人根本不需要,就走個形式。但是如果是去陪伴老人,為他們消去孤獨應該是一件很有愛心的事。直到我聽一個朋友說,他們去社區里陪老人一起剪紙,唱歌表演,做飯什么的時候,老人覺得自己是在幫助他們完成志愿服務……
或許這也是件好事吧?!互相成全。
可是,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東西是真的需要我們的,上次去山里面看孩子,這個活動沒有任何的證書沒有任何的獎勵,起先去找老師請假的時候,老師還說為什么不去參加一些我們學校自己辦的活動,去輔導學校里的孩子,而不是就作為一個隨行人員去送字典。我當時還覺得很慚愧,覺得自己也并沒有發揮什么能力,然而到了現場,我發現我們用語言去激勵他們,分享故事和經驗,哪怕僅僅是一句話啟發了他們,讓他們能有動力走出大山也是好的。而現在很多輔導活動,其實可能就是為大學生提供“志愿服務機會”的一個項目,并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這樣我們還應該去做嗎?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生干嘛要過得那么千篇一律呢?
你們交作業都不讓我們寫的一個形式,千篇一律,那活出來的人生為什么要千篇一律呢?大家都去創業,大家都去志愿,大家都去科研,這些原本具備正能量和意義的事情變得功利和“千篇一律”,實際上的投入產出比很低,甚至就不具備什么實際價值。這樣已經失去了鼓勵我們做這些的初心和意義了啊。
以上純屬發發牢騷,不針對任何人和任何事,只體現個人的一些歪理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