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二天作業——感情心理(如何有效面對別人的批評和嘲諷)
【主題】:如何有效應對別人的批評和嘲諷
【片段來源】:拆解片段來自《伯恩斯新情緒療法》【R:閱讀原文】別人批評你的話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不對的。如果批評的不對,你完全沒有必要煩惱。把我的話好好想想,想一分鐘也好!許多患者來找我的時候眼淚汪汪的,又氣又急,因為他們所愛的人批評他們,其實這些批評的話失之準確欠考慮,他們沒有必要這么傷心。如果批評你的時候,犯下了不公平的錯誤,你為什么要心煩?你為什么要難過?你以為別人都是完美無缺的嗎?再說了,如果批評是準確的,你也沒理由感覺到崩潰,你本來就就是不完美的,只要承認錯誤想辦法改正就行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事實上也是)?不過,要想將這種情緒感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理智情緒,可能還得費點心思。現在,我要教你一種語言技巧,雖然它們很簡單,但可能需要相當多的練習,如果有人攻擊你,你該說什么呢?想要提高掌控感和自信心,你應該如何應對這種困難的局面?
步驟一:移情?
如果有人批評你或攻擊你,他(或她)可能是想幫助你,也可能是想傷害你。所以,批評你的人說的話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或者在對錯之間。
不過,一開始就糾結對錯是不明智的。
你得問這個人一系列特定問題,以了解他(或她)的真正意圖。提問時不要輕易下結論,也不要急辯護。相反,你應該不斷的提問,問的越細越好,想辦法從批評你的人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這個人只是用含糊不清,亂貼標簽侮辱人的方式攻擊你,你應該讓他(或她)說詳細點,要對方指出他(或她)到底反感你哪一點。執行這一步,你需要花點精力才能擺脫批評者的無理糾纏,不過這樣可以將“攻擊—防守”型的交流轉化為相互尊重的合作關系。
步驟二:消除批評者的敵意
如果有人用槍指著你,你有三個選擇:第一,站起來用槍指著對方,這通常會同歸于盡;第二,你也可以跑,也可以躲避子彈,這一般會讓你感到屈辱,自尊全失;或者第三種方法,你可以原地不動,運用技巧消除對方的敵意。到目前為止,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是最讓人滿意。
只要你能平息對方的怒火,你就是勝利者;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對方會認為自己勝利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很簡單。不管批評者說的話是對還是錯,一開始都想方法認可他。如果對方說的完全是胡說八道,你可以在原則上認同批評者;或者你可以在批評中發現一些真實的成分,然后予以認可;或者你可以承認,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或她)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步驟三:反饋和協商遭到批評時,只要使用移情法認真傾聽,然后再想辦法認同對方,消除對方的敵意,你就需要以機智又不失堅定的方式,解釋你的立場和感受,同時還要探討雙方之間的任何認知差異。
請根據上面的【R】寫出你的:【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
what: 這個拆頁告訴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批評、嘲諷甚至語言攻擊的時候,應該采用什么方法來應對這種局面。
why:我們生存在人與人形成的關系當中,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經常會遇到因為意見和觀點相左而遭到別人的指責、批評甚至是嘲諷、挖苦、言語攻擊。
遇到這種情況各人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會難過、會質疑自己,變得沮喪、灰心。有的人會著急、生氣,感覺受到了委屈,沒有被人理解,受到了不公正的評判,會捶胸頓足、針鋒相對。更有的人,會到處去找人訴說自己遭遇到的批評、指責、寄希望于在別處找到共鳴,找到發泄的渠道、找到心理的一種平衡。
其實上面無論哪種做法,都成了活在別人口中的人,失去了對所發生事情的理智的分析判斷,困在了原始的情緒當中,失去了自信和對當時場面的掌控感, 只會讓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同時,當事人很可能被情緒左右,說出過激的言辭或者做出過激的行為,使原本可能就不是很好的關系更加惡化。
相信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how:
那么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上面的拆頁當中給出了很好的方法。
步驟一:移情?
通過向對方提問來了解對方說這個話的真正意圖是什么?既不要輕易下結論,也不要急著為自己辯護。想辦法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這樣,你的判斷才是基于事件本身的理智判斷。
如果確定對方純粹是無理取鬧,單純的就是喜歡給人亂貼標簽來侮辱人。這個時候,說明問題并不出在事情本身,而是出在“人”上面。那就單純的討論“人”的問題就可以了。
可以請他詳細的說清楚,到底反感你哪一點?為什么會給你這個標簽?溫柔有力的來討論這個問題。
比如說:
“你這個人就是那么不靠譜!”
那么你可以問他:為什么會覺得你不靠譜?是哪一件事情讓他覺得你不靠譜?
可能真實的原因,只是因為你當時正好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而已。
步驟二:消除批評者的敵意
認可對方。不論他說什么,我們第一句話一定是贊同他所說的話??梢栽谂u中發現一些真實的成分,然后予以認可;或者你可以承認,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或她)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這其實是在幫助對方平復情緒,將理智重新拉回到解決問題上面。
比方說:我承認,你說的都是對的。我這個人確實有時候不靠譜。雖然做這些不靠譜的事情也是有原因的。我能理解你對我的看法,所以你的批評我接受。
步驟三:反饋和協商遭到批評時,只要使用移情法認真傾聽,然后再想辦法認同對方,消除對方的敵意,你就需要以機智又不失堅定的方式,解釋你的立場和感受,同時還要探討雙方之間的任何認知差異。
你已經通過認真的傾聽找到了引起對方批評攻擊你的原因,并且通過激發自己的同理心平復了對方的情緒,那么,現在無論是現場的氛圍,還是你對于對方的真實想法,都已經有了足夠的掌控,從這一層面上來說,你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where
上面談到的三個步驟,其實不論處在哪一種情景下都是適用的。
無論對方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他提出的意見和批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他與我們的關系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中的,我們都可以用到上面的方法來解決。
真誠的聆聽,平等的交流,讓批評質疑我們的人感覺受到了重視和尊重,雙方的反抗情緒才會漸漸平息下來,從而冷靜地反思,才會讓事情和人際關系往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A1:
我自己做事情比較獨立特行,特別反感官僚式的管理流程,講求時效,加上業績一直名列前茅,通常是不怎么按照常規來進行自我管理的。
一次,因為對一項工作流程提出了質疑,認為應該加以改進,也和部門經理提出來了,但是這個問題沒有受到重視, 領導反而認為我應該按照規定做好本分就行了,不應該節外生枝。
后來我就私自走了捷徑,實際操作中改變了這項工作流程。部門經理發現了,就帶著情緒批評了我。而我也認為,我事先已經提出來過,做為領導沒有引起重視是你的問題,更何況這個改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能夠用更高效合理的流程來處理事情,為什么還要拘泥于那些不合理的規定?于是就和他吵翻了。
反思:
客觀的說,我私自改變工作流程是不妥當的。但是當時的場景是因為部門經理批評我的時候那種激烈的情緒引起了我的反彈,自己也沒能理智對待,做出了最差的反應。
如果我當時能夠運用上面的三個步奏來處理這個事件的話,結果應該會有所不同。
A1+:
在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的時候,首先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承認工作沖突是無處不在的,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別人的批評,先處理好我們自身的情緒,然后才有可能去傾聽對方真實的聲音、去認同對方的感受,最終才能營造良好的氛圍和人際關系。
在實際運用這三個步驟的時候可以根據現場情況,不要生搬硬套,三個步驟的順序是可以靈活穿插,循環使用的。
重點在于:平和自身的心態 --- 平息他人情緒、消除敵意 --- 通過傾聽來自省自察(傾聽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引導對方平衡情緒,幫助對方自省批評的出發點)---解釋自己的立場和感受,探討雙方認知差異。
【A2:我的應用】
目標:就上述的情況,通過拆頁中三個步奏的運用,理智的處理面對批評和指責時候的情緒,將批評變成一次對自我的梳理,將指責變成一次相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契機。
行動:
在領導很嚴厲的批評我的時候,我可以這樣做:
領導,您對我發脾氣是因為我更改了這個流程,是吧?(移情,這就是奔著討罵去的呀? ﹋o﹋)
您對我的批評是對的,我不應該擅自更改流程。更不應該,在沒有完全征得您同意的情況下,去更改流程。我不是想要挑戰您的權威,這件事情是我處理的不對,您生氣是有道理的。(消除敵意)
雖然,我的出發點是為了更高效的把工作做好。其實,我們的工作目標也是一致的,是嗎?(消除敵意)
我一直挺困惑,這個流程當初設置的時候是處于什么考慮呢?(移情)
請原諒,我雖然一直在工作當中都只是執行流程,但是對于它的設置理解并不透徹,這是我的問題,你能跟我講一講嗎?(移情)
從我的實際工作體會來看,就我們目前業務的發展階段,之前制定的這項流程,很大程度上是給我們的業務發展造成了限制。
可能我考慮問題過于簡單直接了,您看,就現在,我能跟您學習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嗎?也許能夠在您的領導下,可以找到最優的路徑來解決它呢?(解釋自己的立場和感受,移情,探討雙方認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