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說,室友要結婚了,家人已從全球各地匯聚到博伊西——說全球,多少還是有些夸張,他的姐姐在南非教書,爸爸媽媽在南聯盟的黑山共和國傳教,而這位青年,從小跟著當傳教士的父母輾轉多個國家,然后在美國上大學、找工作,如今成家立業,真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說話間,我問到他在合唱團結識的忘年交——那位七十八歲的海洋物理學家夫婦,兒子講起老先生回憶年輕的時候,也是在一個演出排練場合第一次看到后來的妻子,就告訴同伴自己喜歡這位姑娘,并發誓娶其為妻……果然,就有了此后五十多年的婚姻生活。我問兒子,人家這叫不叫“遇到真愛”了呢?他回答道:“從五十多年不換人這一點上看,好像是的。”各位,要相信真愛喲。
兒子十五歲離家,高中和本科期間都是獨居一室。讀博以來這兩年半,與來自異國的室友合住,二人和睦相處,相互照顧,從未發生過半點齟齬……回顧人生之路,青年時的友誼,是多么難得、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呀。
前些天,兒子搬離原來的房子,換到隔壁的一居室,臥室的窗外是朱麗亞·戴維斯公園和博伊西河。他說,清晨隨著天光由暗到明,呼吸著自然的氣息醒來,而后到窗前眺望著外面的美景,感覺實在是賞心悅目啊。的確,這樣下來每月的固定支出是增加了四百來美元,但日常其它消費只要合理安排,學校給的生活費依然可以有些節余。隨之而來的好處是,獨處帶來的安靜對于思考和寫作會更加有利——到目前為止,他的課程已全部上完,剩下的就是呆在房間里做研究和寫論文了,生活上的這些變化,可說是正當其時。
第三張照片,是圣誕節演出時兒子站在舞臺上隨手拍的,其時觀眾正在入場,而事實上這種演出往往是座無虛席,大家都是個人買票進入的,演出結束時還會有人向合唱團捐款,通常是些年長的信徒。兒子出國近十年來始終都在參與這種基督教色彩的演出,在我看來是很幸運的。
? ? ? ? ? ? ? ? ? ? ? ? ? ? 寫于 2019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