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戰略與戰術;營銷;弱關系
共1427個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今天去接了公司未來戰略合作非常重要的客戶來公司。這些前輩基本都早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在尋找創造社會價值的大老板。在交流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收獲和思考,也深深的感覺到,學營銷,做產品,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多跟前輩交流,多跟市場交流。
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做了幾十年的渠道供應鏈,每年有百億的銷售額生意,自己的生意涉及各個產業鏈,上游原材料、生產供應鏈;下游銷售通路,To B To C,線上線下都沒有問題。
他們雖然沒有學過科特勒,沒有學過李叫獸,沒有聽過航班輝哥的課,但是卻深深的吸收著這些營銷的硬通貨,并且非常好的運用在自己的生意中。
營銷要將產品放在歷史的角度去思考,要去親身去嘗試,作為一個消費者去感受產品的屬性和場景。
這是輝哥一直在反復強調的歷史觀,但是很少有航班的學員能真正的理解和運用歷史觀。今天在跟一個前輩聊到他正在折騰的一個燕麥的產品。他的邏輯不是先去分析燕麥這個產品受眾是什么,市場需求是什么。而是首先先分析燕麥的產地,每個產地的燕麥的不同特點;然后拉長視角,在時間軸中,將視角放在從50后到90后因為成長環境而造成消費的意識形態的差異;最后再從不斷的試用產品中,找到產品的屬性,再去匹配場景與人群。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最基本的營銷思維邏輯,為什么一直在學的人反而做不好呢?我想到輝哥之前說的一個關于戰略和戰術的問題。
市面上大多數的書籍和課程,其實只會教你戰略,而不會叫你戰術。所以很多人以為學了李叫獸和科特勒就可以成為張叫獸、王叫獸,殊不知其實戰略并不能教會你如何實戰,真正值錢的是戰術。
所以這才是實戰的價值,這也是輝哥說的,營銷人的“手感”很重要的原因。操作過了就懂了,能夠觸類旁通,但是沒操作過,只知道戰略邏輯,下手的時候才發現到處都是坑。
營銷的前提是做對的事情,忽悠出來的生意不會長久。
前輩跟我說,做產品切忌不要去忽悠消費者,不要去夸大功能,因為欺騙消費者的事情,即便你能火幾年,你能賺到塊錢,但是永遠是不長久的,只有踏踏實實的做產品研發,做出真的利于消費者的好產品,產品能站得住腳,才能真正做好一個產品和品牌。
到了一定的年紀,已經過了心浮氣躁要反饋的時候,財務自由的這些人,追求更多的是精神的自由和對社會的價值貢獻,于是能夠更加安心的去做一些事情,他們更加看中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做的更加有利于社會和消費者。年紀越大,心態越平和,時間折扣也越小。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永遠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是成事的前提。
在跟很多前輩的溝通中,我都能感受到這些人很大的特點是心態特別開放。所謂的心態開放,是有敢于質疑自己的勇氣。這些人做了一輩子的消費品,他們已經有非常完善的做事方法和解決方案,對這個市場也有非常熟練的經驗,完全可以靠山吃空一輩子不用去創新。
但是我看到的這些人,他們更多的是想了解,現在年輕人都在想什么,為什么他們喜歡這樣的產品?現在流行什么樣的文化,我要怎么去迎合這樣的一批用戶?
他們不怕去接觸新的領域,他們敢去顛覆自己以往的認知,他們以非常開放的心態跟年輕人聊天,向年輕人請教,隨時隨地保持一個清零的心態。
古典老師說,打造超級個體的底層邏輯之一就是持續性的在弱關系網中打造影響力。執行的方法就是每個月至少要跟3個弱關系網的人見面交流。因為戰略很容易獲取,戰術卻因人因項目因行業而各異,將戰術戰略融會貫通的方法就是,加強弱關系網的溝通。
今天接客,收獲很大,日更完畢,繼續陪客…
#日更文集# 20180421 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