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量保持友好,善待他人
保持友好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是因為心里明白即使這個人再不討人喜歡,性格再乖張,他都不是有意的,而他做一切都是因為渴望得到愛和關懷。就像自己小時候是個不招人待見但自己知道當時內心多渴望被溫柔的對待,知道自己當時其實是多善良的小孩兒。
> 注意自己面對“不幫忙”“不理會”“不到位”的反應,做好【預期管理】
明白什么是常,什么是無常。人性的弱點是常,超越人性的弱點是驚喜。被教育要做一個好人,自己發(fā)心想做一個好人,其實常常發(fā)現,超越需要資源,不是自己給的,就是外面給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很正常。
而被拒絕,或沒有被善待,沒有被按照自己理想或價值里的方式對待,都是在正常不過了。所以,收到如此反饋,不動氣,心氣平和,這之后,你可以做兩件事。一,繼續(xù)和對方溝通交流,因為被拒絕沒有被按照自己渴望的方式對待不是事情的結束,你可以去談判,做讓步,給選擇,看看對方愿意怎樣達成雙贏的局面。二,友好的說謝謝,保留自己的風度,感謝他增強了自己的人生閱歷。
> 調整好生活心態(tài),找到不變
生活無論怎樣,都會是不斷變化的。有工作,沒有工作,有愛人,沒有愛人,有孩子,沒有孩子,有狀態(tài),沒有狀態(tài),有和沒有之間又是無限的continuum。所以這之間,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自律】。自律無非就是在無常的恒便中找到節(jié)奏,在有和沒有的動蕩之間把握住生命的脈搏。所以,無論落魄、悲傷,還是欣喜,無憂,都做好該做的,要做的,應該做的。弄明白什么是該去恒的,就是對無常的敬畏。
我的生活,無常。恒的該是,認知和實踐的成長進化。活動大概是,讀經典,學語言,總結復盤,寫作,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