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成為了許多人的自我安慰。
對于絕大數的平凡眾人,眼前的茍且是痛苦的。為了暫時獲得解脫,才不得不開始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被動選擇的。于是,帶著那些生活中許多陳芝麻爛谷子開始上路,詩和遠方變成了一個或短或長的旅行。他們目光所及的是沿途的風景,追逐的是舒適。
回到俗世中,該面對的還得面對,沒解決的問題一樣存在。繼續抱怨,繼續無奈,繼續茍且。
有多少人能夠正確去解讀這句話?絕大數的人把“詩和遠方”當作了逃離“茍且”的借口而已。
能夠以行動去詮釋這句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無疑,Alex Honnold 就是其中一個。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是被動的消耗,還是主動出擊?絕大數的人的生命依然消耗在每天的陳芝麻爛谷子里。
牛人則大不同。他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談及選擇攀巖這項運動的初衷:因為喜歡啊,因為我覺得這跟任何人選擇一個興趣一樣,我真的很享受,而且我喜歡將我的極限一直向前推。它會強迫你去爬得更好,爬得更完美無。
于是,就有了19歲那年的毅然決然。他從無數學子擠破頭都想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輟學,投入到他激情所在之處---攀巖。從此,他帶著對詩和遠方的熱情上路了,越走越遠。
談及此事,Alex說:我不大喜歡大學,我對學的東西不是很有激情,我對其他學科也沒有什么興趣,我真正覺得有激情的就是攀巖。
正是因為有熱愛,他走出舒適圈,用生命去書寫自己的故事。
如果一個人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開心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喜歡而又擅長的工作,是幸福;如果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喜歡、擅長又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那是足夠幸運的。
我想Alex就是其中的幸運兒。既然每個人的終點都是消逝在這個世上。為什么不堅持自己所喜歡的?與其在自己的不喜歡中消耗生命,何不向前跨出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