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5歲以后,開始接觸到更多的規則,開始最初的社會化過程。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他們開始理解為什么有這樣或那樣的規則,開始思考應該怎樣處理矛盾而不被懲罰。
接觸到陌生的人或環境的時候,他們會嘗試各種行為,并通過了解行為的后果,來判定規則的邊界。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太淘氣了,故意做一些壞事。其實,他們只是想看看規則的邊界在哪里。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下,父母對孩子同一種行為的反應應該是一致的,這樣才有助于孩子強化正確的行為,抑制不恰當的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有些爸媽,經常一時心急,就噼里啪啦給寶寶一頓訓。訓過之后又覺得愧疚,再加倍補償寶寶,這樣的教養方法往往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甚至也會變得情緒反復起來。還有些隔代教養的家庭,爸媽和爺爺奶奶的規則執行標準往往不一致,也容易造成孩子找不到規則的真正邊界,而成為“兩面派”。
在堅持規則的過程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失控。別忘了,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父母也會是探索的對象之一。所以,制定規則的界限,父母需要既溫柔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