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生日的時候,法國小姐J曾在FB上給我留下了這樣的話:“25 ans c'est trop niubi!!! En temps et en heure cette fois, profite bien de ton quart de siècle xiao Du!(25歲超牛逼,你已經名副其實地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了,小杜,好好搞!)”
過去幾年一直以札記的形式與朋友們分享自己在國外的見聞喜憂,搬到巴黎后,光怪陸離的周遭給生活徒增了很多莫須有的煩惱,堅持了3年的寫隨筆的習慣也竟無緣由地放下了。
博士讀的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法國散養式培養法以及自己對課題的不夠篤定,使得研究進展慢的像蝸牛。連續讀書超過20年,對社會生活的渴望從心底各個角落蔓生出來,打亂了本來和緩的節奏,時間就這樣地流走了365天。好在意識到這點還不算晚,從今年開始緊趕,把研討會、博士課程、學術會議、與導師見面的日期一個個標注在agenda上的時候,逝掉的力量感覺也又回來了些。
在國際組織的一年,英文進步不小,有幸結實到很有趣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志青年們,在交流與工作中,了解到自己對何種任務的不適合,著實難得。
在巴黎與朋友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教育協會,在國內出版了自己寫的書。博士外的項目慢慢可以有條不紊地推進,對時間地統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盡可能地規避無效社交和負能量的他人,未來的方向也變得愈加明確。目標能夠細分到每月,心境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平和淡然。
為成為一個更有擔當的自己繼續堅持充實努力著。期待愛情,不久前曾失落地在飛機的餐單上記下“相親竟不可接近,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而現在我覺得,對“緣分”最精妙的解讀或許還是“來日方長”。
這年,是一個人在國外的第六個年頭,
這年,自己對人生并沒有多透徹的領悟,身上還有太多太多的不成熟,
這年,我25歲。
26歲,Faisons, de chaque instant, un moment unique(讓片刻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