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樓前有一片棗園,冬天萬物凋零時刻,放眼望去,可看到枯敗的枝條和樹下那叢生的雜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每天早上,會有好多鳥兒在鳴叫,有喜鵲“喳喳”的叫聲,也有麻雀“啾啾”的啼鳴……
在棗園里還有幾排亭亭玉立的白楊樹,和棗樹斑駁虬干、相互牽扯的老態龍鐘的樣貌相比,白楊樹倒像一個個玉樹臨風的翩翩公子,挺直著腰板,絲毫不為所動。但就是這些翩翩公子,卻大都懷揣著一個家族的命運。就在他們的枝椏間,一個個鳥巢在那里安營扎寨,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沒有了繁茂的樹葉遮擋,它們就那么突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因為它的裸露和突兀,我有點好奇,鳥兒的家為什么按在楊樹上,而不是棗樹上?于是我四處尋找鳥巢、觀察鳥巢,我想知道它們到底以什么標準來安家的?
經過我多方的觀察,我終于知道了,它倒不計較是楊樹還是槐樹,只要這棵樹足夠高,只要它的枝丫間足夠結實,它就會銜枝而來,慢慢的搭建起它們的家園。當然在滿是棗樹的地方,找不到其他樹木時,它們也會選擇在棗樹上搭窩,但這種情況有點少,我想這可能與棗樹矮小和有棗針有關。它們聰明著呢!當然它們也有選擇在老屋的房梁上搭窩的,就如那些小燕子。
我記得小時候在老家的房梁上,經常會有小燕子搭的窩,它們一般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才飛來筑巢安家,養育后代。每每看到那些幼鳥探著小腦袋嘰嘰喳喳的叫著,等候父母給它們喂食的時候,感覺好溫馨的場面。
一般善良的農家任憑鳥兒的巢穴建在自家的屋梁上、房檐下。偶爾有一些調皮的頑童會拿著竹竿戳鳥窩,也常常被家長阻止。因為他們也知道“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這句話的含義,他們不忍心讓那些可憐的小鳥找不到父母。
我發現這些鳥巢有的獨樹一枝,有的比鄰而居,或許它們也如人類一樣,有的喜歡清靜,有的喜歡熱鬧。喜歡清靜的鳥兒就選擇一棵孤獨的樹,在上面安家落戶,遠離喧囂,兩只鳥兒相依相伴,撫育后代。喜歡熱鬧的鳥兒它們大都擇鄰而居,或許為了彼此之間的安全考慮,也或者為了彼此能相互照應,當然它們居住在附近,走親串友也方便。
當然不是每一只鳥兒都能選擇一棵高高的樹枝搭建鳥巢。你放眼望去,它們的家園,也是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厚重,有的單薄。
鳥兒就如人類一樣,憑借自己最大的能力為自己和后代搭建家園,但是它們的能力有大有小,有的鳥兒飛不到那么高高的枝頭上去,所以它就選擇一些矮樹枝搭建家園。
“上帝為每只笨鳥都準備了矮樹枝”。忽然想到一個網絡上流傳的段子:
孩子因成績不好, 被家長罵笨鳥,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家長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鳥兒和人類是有共同性的,它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能飛上矮矮的樹枝,由于自身條件的約束,它們再飛也不能和同類相媲美,于是它們就選擇那些穩固的低矮的枝條建造自己的家園,你能說它們就是不成功的嗎?它們的家園就不能遮風擋雨嗎?
想到一直在努力奔跑的那些所謂的笨孩子,他們何嘗不是一直在努力向前奔,但是每個孩子所擅長的方面是不同的,家長要善于發現自己孩子的優勢,發揮孩子的特長。數學成績總是不及格的作家三毛,卻能在文學上展現出那么大的造詣;文豪錢鐘書更是以數學0分語文滿分被清華大學錄取。不是孩子笨,而是你沒找到孩子的特長。上帝都為笨鳥準備了矮樹枝,我們何不為了那些孩子敞開另一扇大門?
我一直在想:那么一個簡單的鳥巢,能抵擋寒風暴雨、能擋住外來因素的傷害嗎?
我想到了那個北京的鳥巢。一提到鳥巢,我想大部分人會一下子聯想到2008奧運會的主體工程“中國國家體育場”,因其獨到的設計外形被國民愛稱為——鳥巢,這是一個碩大無朋的鋼鐵建筑。我想它之所以建造的類似于鳥兒搭建的家園,肯定是受其啟發的,這充分說明鳥兒的巢穴是符合建筑要求的。
鳥類是動物世界的建筑師,建造技術參差不齊,同時又五花八門。從泥巴到樹葉,再從唾液到樹枝,它們用看似普通的材料打造出一個個令人驚嘆的鳥巢。鳥類建筑師打造的不可思議的巢穴,堪稱自然界最偉大的建筑杰作。
其實在國家體育館建造期間,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發生呢:有一對喜鵲飛臨這個熱鬧的建筑工地,不知什么原因,它們將自己的愛巢選擇在距離地面上百米的一個鋼鐵桁架的鑄件上。它們就近取材,叼來了工地上散落的金屬碎料,廢棄的鋼繩頭,剪斷的鐵筋線,用剩的焊條桿,層層疊疊密密實實,搭建了一個無比堅固不同尋常的金屬鳥巢。
這只“鳥巢”的正中間,是鳥睡覺的小床,里面鋪墊了很柔軟的細草,羽毛,用手進去觸摸感覺:“比人所發明的席夢思還要柔軟、太舒服了!”鳥兒真是太聰明了。
等到鳥巢竣工的時候,人們在拆卸桁架的時候,小心翼翼的把鳥巢完整的收藏起來,那時那對喜鵲已經帶著幼雛飛走了。它們肯定又去別處建造新的家園了。
鳥巢的樣式和種類根據鳥兒的習性建造的規模和規格也是不同的,它們所用的材質也是經過千挑萬選的。有些講究的鳥兒選擇一些勻稱的枝條,錯落有致的布局好,最后在窩里墊上軟軟的雜草;有的鳥兒為了鳥巢的安全性,也不知從哪個工地上銜來一些小鐵絲和枝條混搭,這樣的鳥巢建起來后比那些純枝條搭建的要穩固很多;還有一些比較慵懶點的鳥,就選擇一些枯葉、茅草粗粗的搭建一個小窩。它們這些行為,和人類的修屋蓋房的樣子又何其相似?人類不也是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要求,力所能及的建造屬于他們的房子嗎?
由于我們這里是平原,鳥兒的種類少,所以我發現的鳥巢以搭建在高樹上的居多。當然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有好多候鳥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去了,但它們的巢穴還在,我在想:它們回來還能找到它們原來的家園嗎?是重新搭建還是尋覓原來的家?我不得知。
我好奇的還有:鳥兒是如何用瘦小的的身體憑借兩個細細的小爪子,掀著比它輕不了多少或者比它還重的鐵絲和枝條,飛上高高的枝頭的呢?它們承載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烤蜑榱艘粋€家,就為了給幼鳥一個堅固的家園。這和人類又何其相似,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不也是傾盡所有嗎?
在我們這里冬季看到最多的鳥兒就是喜鵲和麻雀,只有這些留鳥還在這里。它們也和我們一樣適應了這四季變化的天氣,和我們人類共同擁有著這片天地。不過它們可比人類差多了,現在我們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屋子里居住。何時鳥兒也能擁有這樣的家?如果真的有那時,我想鳥兒也就折斷了翅膀,不會飛翔了!
夕陽西下了,林子里頓時熱鬧起來,覓食的鳥兒又歸巢了。它們站在枝頭,享受著這難得的團聚休閑時刻,也許只有待在自己的家里,它們才感覺是踏實的吧?明天早上,它們又要早起去覓食了,希望明天乃至將來,它們的家都會在。
無戒21天訓練營堅持寫第十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