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一
已經不記得童年時接觸的第一本課外讀物了,只記得五歲那年,背著小小的書包去上學,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咿咿呀呀地教小朋友讀書,那份自豪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家里并沒有太多的藏書,有一次偶然得到一本《格林童話》,喜不自勝,放學之后獨自躲在小樹林里看,忘記了回家,直到天黑。后來在父親的辦公室翻到了一個大紙箱,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小人書:什么《阿凡提的故事》《平原槍聲》《精武門》……還有很多破損得厲害,連書名也不得而知了,但我卻視若珍寶。那些手繪的黑白圖畫,給了童年的我多么富足的世界??!
孩子看書不懂得選擇,什么書都看。只要是我感興趣的,一定要從頭至尾細細讀過,甚至反反復復地閱讀。家里有本講中草藥的書,非常之厚,我一條一條地研讀,并到野外一項一項去尋找,把各種中草藥挖回家來,想印證一下它的非凡藥效。但我始終沒有李時珍以身試藥的膽略,所以對中國醫藥的奧妙只能淺嘗輒止。
偶有一次,在家中發現了幾本名曰《中國作家》的書,大16開,厚厚的,類似于現在的《十月》《收獲》等雜志。于是開始瘋狂地閱讀。很多作品已經記不起名字和內容了,獨有一篇武俠小說《冰川天女傳》記憶頗深。那時并不知這是誰的作品,只知非常精彩好看。晚上睡覺就把書放在被窩里,等關燈之后打著手電偷偷地看。小說具體的故事也記不太清了,只記得一個奇怪的名字:金世遺,似乎是一個武功奇高的怪人。
武俠小說為我打開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它激起了我對生活的許多熱切的幻想和對未來的無限渴望。英雄美人的傳奇,就和西方童話里的王子和白雪公主一樣充滿了誘惑啊,而且,比后者更為豪壯和離奇。我就在那樣的故事中沉醉著,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成為武功蓋世的女俠,一襲白衣,絕色傾城……及至后來看到電視劇《小李飛刀》,那種對武俠人物的癡迷和向往又重新燃燒起來。
與此同時,從父親口中,我也獲知了更多關于文學和歷史的知識。在當時的我看來,他無疑就是一本大百科全書,因為他什么都懂。三皇五帝、春秋人物、戰國風云、隋唐故事,還有我最愛聽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他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梁羽生、古龍和金庸,就是我從父親那里得知的。若干年后,當我再次回憶起父親當年對我的教誨時,內心對于他仍然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之情。如果說后來的我在文學方面有一點點的悟性的話,完全是因為幼年時父親對我的啟迪。
? ? ? ? ? ? ? ? ? ? ? ? ? 二
上中學后,讀書的熱情有增無減,讀的內容更加廣博。我并沒有多余的錢買書,農村的孩子也大抵沒有進圖書館讀書的幸運,因此我能夠接觸到的課外書籍少之又少,基本上全靠從同學處借得。
一日,看到某同學手中有一本《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選》,大為喜歡,幾次三番地懇求,終于借得此書。那些日子,每到下午放學后,便興奮不已地揣著這本書回到借住的大娘家,在她家門口疏疏落落的梧桐樹下,映著對面人家的燈火,陸陸續續地讀完全書。那時的感覺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震撼。每一篇文字都如此牽動著我的內心,讓我徹底地沉浸下去,整個人一下子都陷入了文字所構建的世界中,無法自拔。最讓我肝腸寸斷的是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一篇,曾經看了多遍,一遍遍哭著讀完。還有海明威的《老人與?!?、馬克·吐溫的《敗壞了赫徳萊堡的人》等等很多小說。我把其中的一些句子抄錄在筆記簿上,閑暇時拿出來不斷閱讀品味。
接著又借到了冰心的散文集,如獲至寶。我從未見過如此美的文字,清澈如碧空,潺潺若小溪,瞬間便浸潤了我整個的身心。我開始大量地背誦這些散文,每一篇都不放過。我對文字美的真正體悟,應該就是從冰心開始的吧?
初一時我便開始有了自己的作品集,集子的名字叫《五彩石》。我為它寫了一篇長長的序,大意是說女媧煉石補天,人間得以永享安寧幸福;如今我也要用這一粒粒五彩斑斕的“石子”,來裝飾我少年的天空,使我的心靈獲得自由寧靜?!段宀适肥珍浟宋覂蓚€學期的習作,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兼而有之,并且還有我精心繪制的題圖和插圖。我沒有數過里面到底收錄了多少篇作品,但它的確很厚。那時我每天都要練筆,只要看到別人作品的題目,就拿它作為題目自己來寫,有時一首歌的名字也會激發我寫作的靈感。
那個時候班上流行讀瓊瑤的小說,我一度也曾成為“瓊瑤迷”。什么《月朦朧鳥朦朧》、《一簾幽夢》、《幾度夕陽紅》,那么唯美凄婉的愛情,迷倒了多少中學的小女生。興之所至,我也依葫蘆畫瓢,模仿著瓊瑤的故事框架,自己寫起了愛情小說。呵呵,那是多么好玩的事情!本來預計一節一節地寫,最后連在一起,成為一部長篇小說的,可是自己實在是毅力不夠,只寫了短短的3000字左右就停筆不寫了。依稀記得那段故事講的是一個叫什么玉的絕色女子,在一片燦若暮雪的梨花林中愴然辭世。我們的語文老師姓鞏,是一個十分開明的年輕人,英氣逼人,他把我那段小說刻印出來,當作文學社的壓卷之作供大家欣賞。
? ? ? ? ? ? ? ? ? ? ? ? ? 三
漸漸地,我的閱讀內容變得深刻起來。初二時,語文課本上選編了魯迅的《少年閏土》《故鄉》等文章,我很喜歡,于是在課外找了魯迅的《野草》《阿Q正傳》《狂人日記》《傷逝》等來讀?!兑安荨分械暮枚嗥?,我至今能夠倒背如流。魯迅的文字,犀利而深刻,言簡而意豐,對比自己之前讀瓊瑤作品的經歷,我覺得很不好意思。除了文字,魯迅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著我。這個矮小的、瘦弱的、留著八字須的偉人,顛覆了我對文字風花雪月的印象,使我覺出自己的渺小來。
這個時候也讀了諸如郁達夫、柔石、周作人等人的文章,對于那個時期的社會和文學,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再就是丁寧的作品《冰花集》,這本書在我的書包里裝了很長時間,直到我讀得滾瓜爛熟為止。郭沫若的作品僅讀過《鳳凰涅槃》和話劇《屈原》,外國作品只閱讀了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和司湯達的《紅與黑》。
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后,我意外地得到一本《中國現代作家作品選》,里面就有老師推薦的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它生動的故事情節和幽默的語言感染了我,但對它我只能欣賞,不能夠模仿,大約是因為我生來就缺乏幽默細胞吧?,F在還留有印象的有《潘先生在難中》《駱駝祥子》《茶館》《莎菲女士的日記》《春蠶》《子夜》等。接下來拿到手的是張恨水的《啼笑因緣》,鴛鴦蝴蝶的做派,但也看得是如癡如醉。暑假里我成天在棗林里看棗,讀完了兩本有明顯政治烙印的書:《金光大道》和《暴風驟雨》,這兩本當作故事來讀還可以,當作文學的話,太淺薄,沒有味道,因此也不甚喜歡。
幸而初中語文教材里有很多的名篇佳章可供欣賞,如沈復的《閑情記趣》、蘇軾的《水調歌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左傳》中的《曹劌論戰》、諸葛亮的《出師表》、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我一篇一篇地吟誦,從中體悟到了古代文學的許多妙處。往往一個學期下來,幾乎所有的課文我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誦,讓我的同學羨慕不已。
? ? ? ? ? ? ? ? ? ? ? ? ? ? 四
上初三之后大部分的時間用來遨游題海,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很少。我的記憶力還不錯,初中三年的歷史課本、政治課本都被我一頁頁背過了,語文更不在話下。那一年真的是很充實,但又未免太單調,我的讀書的欲望一直被遏制著,期待著不久之后的噴薄而出。
初試和復試全部結束了,我考了全鎮第一名。一個人去縣城體檢。我把父親給我的錢除了車費之外,都毫不猶豫地給了書店。我真是太想、太想讀書了!在回來的車上,我認真閱讀梁遇春的《春醪集》,感佩于這位五四才子敏捷的文思和淵博的知識。我清楚地記得他寫徐志摩時用的一個詞“Kiss the fire”(吻火),還有他提到的《古屋之苔》中的那位老人絕望的眼神……
同《春醪集》一起帶回來的,還有一本《宋詞選》,那本書的封面是古舊的黃色,簡單的中國畫上豎著印了兩行字:“細雨瀟瀟賞宋詞,人生佳境莫如此”。夏秋之交的雨有時也是很惱人的,淅淅瀝瀝,沒完沒了。我就是在這樣的時刻翻開《宋詞選》,開始我的古詩詞之旅的。
詞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文體,總覺得它叮叮咚咚,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韻之美,盡管當時的我對音樂一竅不通??梢韵胍?,我是帶著怎樣的深情走進這些千年之前的文字的。“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薄凹t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每首詞的背后都能想到一個故事,這些故事和詞本身一樣凄婉動人。讀到蘇軾的《江城子》的時候,我情不能自已,竟兀自嚶嚶地哭泣起來。
穿越千年,你終于還是走進我的心里來了!仿佛隔了千山萬水,又仿佛近在咫尺,這種感覺,歷久彌新。
? ? ? ? ? ? ? ? ? ? ? ? ? 五
上了師范,閱讀的時間充裕了很多,再加之父親每月總要給我一筆在當時看來是“巨額”的生活費,我如魚得水。乾縣街道上的每一家書店,都成了我閱讀的天堂。從這時起我開始訂閱《詩刊》、《收獲》等雜志,也開始閱讀同學們手中的《讀者》《青年文摘》等。那時的《詩刊》選詩是很嚴格的,我也因此得以讀到一些真正的好詩,如劉湛秋、鄒靜之的詩作。
每期的《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是必看的,當時文學界比較有名的小說家,我都能叫上名字,說出他們的作品名稱。但我最愛看的還是散文。師范畢業的那年,我把自己買的《散文選刊》《散文百家》《美文》拿出來整理,留存下來的竟還有近百本之多,期間還有很多是被同學借走了未還的。
泰戈爾的詩集買了兩次,第一本幾經翻閱,破舊得不成樣子,又買了同樣的一本,依然愛不釋手。《紅樓夢》記不清讀了多少遍,旁邊的注加得密密麻麻,最后都散成一張一張的了,于是也買了第二本。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是同桌送的,賈平凹的散文小說集是朋友介紹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蕭紅的《呼蘭河畔》、沈從文的《邊城》、錢鐘書的《圍城》、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還有柳青、鄒志安、陳忠實、峭石等所謂“陜軍東征”代表作家的作品也有涉獵。
現代詩歌喜歡讀戴望舒、徐志摩的,他二人的詩集也都買了下來。臺灣的國學傳統濃厚,因而詩人也比較有古典氣質,屬于我鐘情的那種,于是一度也迷戀席慕容、余光中、紀弦等人。
外國作品讀得不多,能記起來的只有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米切爾的《飄》、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大仲馬的《茶花女》、《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羊脂球》等。
這一時期,我頻繁地出入學校的圖書館,在那些陳舊的書籍中居然也找到了不少寶藏。我用心地做著筆記,浸潤在文字的芳香中。
96年我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破格錄取為首屆“少年作家班”學員,發表了一些詩歌散文之類的文字,還幸運的成為該年度為數不多的優秀學員之一;97年我報名參加了全國統一的自學考試,我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訓詁學》《紅樓夢研究》等課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想,這些首先應該歸功于我在課堂之外的閱讀吧?
? ? ? ? ? ? ? ? ? ? ? ? ? 六
但總的來說,我的閱讀面還是相當窄的,僅僅停留在文學方面。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我逐漸有意識地找一些歷史、哲學、宗教、心理學、經濟學方面的書來閱讀?!渡舷挛迩辍纷圆幌f,對關于二戰人物的一系列傳記尤其感興趣,還有陸陸續續讀到的《絲綢之路》《亞洲史》《歐洲史》,也使我獲益匪淺?!恫烁T》《老子》《莊子》是中國的哲學著作,自然免不了要細細研讀一番。心理學著作看著有點發懵,所以只讀了很有限的幾本,如弗洛伊德的《生命的舞蹈》,蒙田的《心靈的歌吟》等。也因為職業的關系,研讀了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如李鎮西、韓軍、竇桂梅、高萬祥等人的教育論著和課堂實錄。
當然接觸最多的還是文學作品。從羅馬史詩、希臘神話到雪萊、拜倫的詩作,從《詩經》《論語》《楚辭》到《東周列國志》《史記》,從唐詩宋詞到明清筆記,都泛泛讀過。令我高興的是,我終于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全宋詞》,又大又厚的三本,選詞全面,注釋詳盡,讓我大快朵頤。納蘭容若的《飲水詞》也是很獨到的,一首一首抄過去尚不能盡興,聞知新近又出版了一本《納蘭詞箋注》,幾次三番去書店搜尋也未找到,實為憾事。
張愛玲的全集買過三次。第一本翻爛了,第二本弄丟了,無奈之下又在網上訂購了整套的《張愛玲全集》,妥善保存,不再外借了。圍繞著張愛玲,與她相關的書籍也一并納入購買范疇:蘇青、胡蘭成以及敘述張愛玲生平的各類傳記、照片集。對張愛玲的癡迷由此可見一斑。
還有南懷瑾先生的著作,也是一整套地買回來,共有十卷之多。在紛雜喧囂的生活中,手握香茗,靜心傾聽先生講解《易經》、禪宗與道家、金剛經、大學等,體悟內外兼修之道,也是一件難得的美事。此前亦曾讀過幾本佛學著作,也算與菩提有幾分淵源吧。
海子、顧城、舒婷等詩人是數年前就熟知的,也確有幾首至今能夠瑯瑯成誦:“從今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薄拔胰绻麗勰?,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純的歌曲……決不做攀援的凌霄……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睍r光流逝,但這些詩句卻開在我的心中,芳香永駐。我想,一個詩人,有那么一首,有那么幾句能夠世代流傳下來,他的生命真可以說得上永垂不朽了。這,比之于在歷史上曾經權傾一時、富甲一方的人物,豈不是更有價值?
當然還不止這些。很多零零散散讀到的,斷斷續續看完的,都不在此列。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講的人生三境,我大抵只到達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备」饴佑?、不求甚解的讀書方式,使我很難超越自己,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這真是一個致命的缺點。
簡書無戒90天訓練營第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