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奴隸。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文章,通過使用這8個工具 ,幫你做好碎片化時代的資料收集和整理。
還記得上學的時候,一篇課文可以反復學習一周。
而現在的我們,每天都能閱讀到大量好文,興奮的點擊收藏,以為這樣可以將知識收入囊中,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
然而微信收藏了幾百條,卻再也沒有打開過。
也有的朋友非常勤奮,人工的把文章一篇篇復制粘貼下來,但是效率奇低。
我們需要高效的信息收集與整理工具,幫助我們整理這些碎片化的信息。
然而整理工具一樣有很多,今天用這個挺好,明天那個看起來也不錯,手機上一堆APP,最后還是又回到了不停地刷微信的狀態。
今天我把壓箱底的APP都拿出來,推薦一些我個人的整理工具與方法:
?01 收趣云書簽
1.收趣云書簽是稍后閱讀的神器,讀到一半的文章,可以放進收趣中。有已讀,未讀,續讀三種狀態可以標記。
2.公共號文章的合集。我喜歡將一個人的文章整體化閱讀學習,體會作者的思維方式和寫作邏輯。
新關注一個公共號之后,把它之前文章的合輯放入收趣中,相比微信來說純凈化的閱讀體驗可以讓人更加專注。在碎片化時間,如排隊、等人的時候閱讀。
如果沒有時間看,還可以語音朗讀文章的內容。
如果月底沒有流量,可以在家中用WiFi離線緩存下來。
3.零碎時間閱讀過的好文,想對內容進行整理深挖,但是當時沒有時間。放在收趣中,每周統一總結整理進印象筆記。
02 幕布
1.讀書筆記。幕布的要點化記錄方法可以記錄文章的精華與框架,還可以顯示成思維導圖的形式。用#打標簽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總結與思考。
2.對于結構化強的文章,用幕布進行要點整理。
3.小的閃光點、思考、金句,放在一個文檔中,反復拿來看,帶給自己很多靈感。
4.每天晨檢日記和復盤。最開始我用印象筆記進行日記,后來發現要點化的方式更適合安排每天的計劃與復盤反思,我制作了屬于自己的模板,每天將內容填進去,十分方便。
03 方片收集
1.網頁上有的內容無法復制,在瀏覽器中安裝方片收集插件后,直接拖拽無法復制的內容盡可以進入收集中,再復制出來整理。
2.方片收集可以在手機后臺運行,在任何平臺上碰到一些文章里面好的語句,選中復制,下拉框中有方片收集按鈕,點擊即可收集,避免了復雜的切換。
04 有道云筆記
我沒有糾結過有道與印象筆記哪個更好用,我的有道云筆記的用途與印象筆記的使用分開。
比如,有道用來記錄收集工作中的信息,印象用于生活和自我提升。這樣避免了筆記過于繁雜。
有道相對印象個人認為較好的兩個功能:
1.復制網址或鏈接后,打開有道,可以收集所復制網址信息。
2.分享方便,發送給他人后直接點開就可以看。而印象的分享功能一直被人詬病。
?05 印象筆記
這個綠色的大象是使用最廣泛的筆記軟件,與很多優秀的app有接口,導入快捷,因而我把印象筆記作為匯總地,收集工具管理的集成者 。
比如上面提到的方片收集可直接同步,我常用的多看閱讀的筆記與想法也可以一鍵導出。
隨著印象筆記里面的內容增多,經常會找不到需要的文件,我曾經用了半天的時間,將目錄整理,結構化的目錄,從此效率嗖嗖嗖。
用數字[01]起頭作一級目錄,以1-1、1-2的方式構建二級目錄,形式上簡單清晰,像下圖這樣。
當某個文件夾過于龐大時,可以考慮單獨新建一個,特殊內容特殊對待。例如我就將【讀書筆記】從【學習記錄】中抽調出來到一級目錄。
06 OneNote
1.捆綁在Office套件里,幾乎每臺電腦上都有,隨時保存,不用擔心東西丟失,筆記本的頁面層級方便。缺點是同步不那么好。
相對于目前的在線筆記軟件,最大的方便之處就是排版良好,身為office的一員,你所熟悉的排版它樣樣都有。
重點是,在這里編輯后,可以直接導出為Word、PDF,完美銜接。
2.在電腦上使用,用于快速記錄整理資料,做好之后可以定期導入印象筆記保存。
3.新建快速筆記,快速記錄內容,如收到的任務要點,自己突然的靈感,再進一步整理。
07 小米標簽與錘子便簽
兩個便簽工具都可以分文件夾,并轉換成長圖片分享。
1.小米:遇到小的靈感,需要記錄打開快捷。有高顏值的背景。
2.錘子:排版比小米強大更多,有標題,加粗,居中,加符號等方式,還有markdown的編輯形式。
如果你有小段的文字想分享,在便簽中直接輸入編輯,分享為圖片,看起來也是十分賞心悅目。
0?8 百度云
把百度云放在這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想說不要把印象筆記當做云盤使用。
身邊有很多朋友有個文件往印象里放,照片也往印象里面導入,自己的這頭大象越來越沉重。
有大的文件、照片的備份還是要備份在云盤中,筆記軟件是整理文字與圖片的工具,不是收納箱。
軟件只是工具,幫助我們更好的整理,放入軟件并不代表成為我們的知識。
知識能否內化成自己的思想,還要看自己的思考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