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
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1865年出生,俄羅斯著名曲作家。
格拉祖諾夫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似乎不在我們熟悉的作曲家行列當中,但他在俄羅斯幾乎家喻戶曉。
格拉祖諾夫是一位高產的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八部交響曲、三部舞劇、五部協奏曲及大合唱、室內樂、鋼琴曲和標題交響樂作品等,但是格拉祖諾夫一生行事低調,從不張揚,被稱為俄羅斯學院派的代表。
格拉祖諾夫的《游吟詩人之歌》選自交響組曲《來自中世紀》。《游吟詩人之歌》是為大提琴與管弦樂隊而作的,完成于1900年。
歌劇概述
《游吟詩人》是威爾第中期的三大杰作之一。
這時的他已從意大利歌劇傳統手法的模仿掙脫出來,破除成規,創立自己的形態。此期的作品,劇情處理優異,人物刻畫入微,優美的旋律如泉水般涌現,將意大利歌劇的特征表露無遺。此劇使他進入了世界性的歌劇作曲家行列。
《弄臣》上演前,威爾第就委托在拿坡里的卡姆馬羅在《弄臣》首演后提筆撰寫根據西班牙戲劇的《游吟詩人》劇本,并在信中告訴他:“讓我們同心協力,寫出更精采的歌劇”,他本人則再度前往花都巴黎,埋頭作曲。
然而,不久后他卻收到卡姆馬羅去世的噩耗,無比哀痛的他立刻把契約上約定的稿酬如數寄給陷入困境中的卡姆馬羅的家眷,并且多方照顧他們。
劇情簡介
本劇亦譯作《死仇》,故事取材于西班牙的比斯卡亞與阿拉貢為舞臺背景的15世紀初期,在封建的王室橫暴壓迫下的吉普賽婦人報仇的事。
15世紀初期,西班牙封建領主殘酷迫害吉普賽人。本劇講述了發生在魯納伯爵領地的一則因貴族殘殺吉普賽人而遭到吉普賽人報復的悲劇故事。阿拉貢皇后的貼身女官萊奧諾拉和游吟詩人曼里科相愛。而這個曼里科正是吉普賽人阿蘇茜娜為報母親20年前被伯爵燒死之仇,從伯爵那里偷來的孿生子中的一個,伯爵死后,他的另一個兒子魯納繼承了爵位,他也深深地愛著萊奧諾拉,因而這對互不相認的孿生兄弟竟成了情敵,互相殘殺,而吉普賽人阿蘇茜娜終于為母親報了仇。
演奏時間:第一幕:26分 第二幕:40分 第三幕:20分 第四幕:38分
本文資料來源于百度百科,360百科,雪楓音樂會,優酷,網易云音樂。
木心將在這三個月里為您提供50首比較好的古典音樂,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