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產品經理相關知識。多位前輩提到,要將產品思維融入到生活中。
今天中午下班,不想吃飯,于是第一次進入了一家云南過橋米線店。
邊吃邊在用一個產品人的思維思考一些問題。以下是我的簡單思考。
背景介紹
兩個月前這家云南過橋米線店在寫字樓下開張。在此之前,是一家經營中餐的自助式飯館。由于一些原因(下邊將分析)生意不好,遂關門大吉。最后這家云南過橋米線店開張。
下邊將主要從就餐點菜流程設置、菜單設計和運營說起,總結其中較好的地方并針對一些地方提出建議。
一、用餐流程設置
在餐館就餐有兩種流程:一是點菜-買單-用餐-結束離開。還有一種是點菜-用餐-買單-結束離開。
這是兩種略有差異的現實模型。而用戶的心理模型也與現實模型很接近。無論選擇哪個流程都是可以的。
但是,對于本餐館的流程為什么選擇了先買單,再用餐的流程(見上圖)?
這可能與本店在瞬時的人流量過大有關。
老板將選擇套餐和買單結合在一起,便于高效操作。分開則會耽擱店員很多時間。
餐館主要銷售過橋米線。采用“固定素菜+可選N種葷菜+米線”進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套餐,價格從15元、20元、30元、40元、60元和80元六個套餐。
點餐的菜單位于餐館的墻上以及固定在每張桌子的桌面上。菜單上分別有可選的套餐種類,并詳細列出了素菜的種類,7種葷菜的圖片展示等。除此,在墻上還有云南過橋米線的介紹等信息。桌面菜單與墻上菜單基本一致。
當進入餐館后,服務員會走到你面前,引導你點餐。
具體用例(use case)是:
一個初次顧客進入餐館,服務員過來,讓你先看墻上,讓你對整個套餐形成一個大概的印象。
存在著以下兩種情況:
1、顧客已經確定了購買哪種套餐。假設你想買20元的套餐,告訴服務員你想買20元的套餐(素菜+三種葷菜+6兩米線)。然后服務員會問你選哪三種素菜,然后再問你的口味(加不加辣椒。加的話是微辣還是中辣還是很辣)。然后服務員分配給你號碼并讓你買單。
2、顧客不確定購買哪種套餐。服務員會問你是要幾種葷菜的和幾兩米線的,讓你確定購買的套餐。然后再重復1中步驟。
整個點菜流程是在服務員的輔助下完成的。而且墻上的菜單發揮了更大的影響作用。
二、菜單設計
菜單設計是最值得完善的。
本店主要點采用了一種綠色的漸變色作為主色調,出現在了餐館前的牌子上,墻上的點菜大菜單以及桌面上的小菜單。還有墻上的過橋米線介紹也采用了這種色調。達到了交互設計中的統一性原則。
菜單設計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但是這種背景顏色飽和度較高,在顏色中屬于“臟色”,看起來很“土”。與前面的黑色字體沒有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
2.餐館有兩面墻來作為信息展現和菜單使用。點菜菜單與過橋米線的介紹頁面緊緊的挨在一起,信息冗雜。同時下邊的葷菜展示行與上邊也緊鄰,7個葷菜緊緊貼在一起,無法形成明顯的間隔。
3.貼在桌子上的菜單高出桌面,占據了桌面一部分,很不美觀。
改進:
1.重新設計本餐館的主題色。以簡潔素雅的為主,突出文本內容。
2.將墻上的內容重新組織。去掉不必要的信息,重點強調點菜菜單。
3.將桌面上貼式菜單改為立式菜單或者制成一張“紙”式菜單。
(注:以上改進并未考慮成本問題)。
三、餐館運營
餐館總共有44個位置。在中午的午餐高峰的時候,短期人流量較大。44個位置無法滿足用戶的就餐需求。
而實際上44個位置并未坐滿。
1是一張4人桌,相互不認識的兩人坐了對角線上,空出的兩個位置第三個人不好坐上去?;蛘哂姓J識的兩個人也不好做進去。
還有部分人如有一個包,則其會將包放在旁邊的椅子上,占據了一個位置。
一張貼墻的桌子,當一個人做了其中個位置時,旁邊緊貼墻的位置則不好坐進去。
因此,建議服務員重點做好顧客就餐的引導。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
四、成功的經驗與挑戰
前面提到云南過橋米線之前開過一家店,生意不好。而這家的生意非常好。
原因在哪里呢?它又面臨哪些挑戰?
1.形成差異化產品
之前的點主營中餐,自主式的打飯就餐。但在這個小小的商圈內,就有多家主營中餐的飯館。旁邊就包括了瘋狂擴張的黃燜雞米飯,骨頭飯等。這些店鋪與該店屬于競爭者。
而過橋米線則不同,與周圍的米飯店,餛飩店形成了差異化的產品,減少了競爭,形成了一批固定用戶。
2.注重產品特色,打造好產品
這家自主餐館,我本人去吃過幾次。菜的樣式較為固定,且味道并不好。因此來這里吃飯的顧客越來越少。
作為一個苦逼的職場人士,他們每天中午最大的痛點在于選擇什么樣的東西吃。他們討厭一沉不變,總是想嘗試新鮮的。
而米線屬于小吃類,通過添加不同的(葷菜)食材,形成了樣式多變的套餐,讓用戶不會決定膩味。
3.貼切的服務
大多數的小餐館是到一個指定點選菜下單,然后就餐。
當顧客進入這家店鋪后,服務員就會走上去主動接洽,引導顧客點菜下單。同時拋棄了收銀臺的設置,采用“流動”下單。雖然這種服務并不是很“高大上”,但這種服務讓顧客感覺比較貼切。
挑戰:
在工作日下午,由于在此處寫字樓工作的人都回家做飯了,該店生意較為冷清。這個問題也是該處其他飯店面臨的挑戰。如何將這些人留下或者吸引新的一批用戶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地方。
總結
本文總結了一家小餐館的訂餐流程設置,訂餐導航設計,分析了菜單設計中的不足,討論了參觀成功的“經驗”。
雖然其中很多東西是常識性的東西,根本用深入思考就明白。但通過這個小小的案例,主要目的是強化在思考產品時的結構化思維,流程化思考,產品設計,市場分析,用例等知識。
用“牛刀”來“殺雞”,哈哈!
最后,上一張米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