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憑吊故人、遙寄哀思,悲戚戚,意綿綿,淚漣漣,無限情思滿心田!《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 ? ?
? ? ? ?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 ? ? 今天沒有雨,一個陽光明媚,百花盛開的春日,唐朝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彼纬娙烁呔涨湟苍娔。骸澳媳鄙筋^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 ? ?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時。在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之時,有些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就是為民族獨立解放、為國家繁榮富強作出奉獻和犧牲的英雄先烈。
? ? ? ? 此時此刻,無論至愛親人、故交舊友,抑或骨肉同胞、先賢烈士,皆以不同的形象,重新活現于人心中,閃回過往舊事,撥動情愫無限。烏鵲哀啼,日淡風冷;撒一抔黃土,遞一束白菊,燒一沓紙錢,掛一掛黃紙,點一支香燭,供一盤果品,灑一把熱淚,扣一記響頭……融千般思戀于其間,傳萬絲懷念入墳塋,祈愿逝者天堂安息,激勵生者幸福安年。
? ? ? ? 清明時節,愿逢一場春雨,似乎唯有那綿綿、切切的細雨,方可應時應景,遂人遂愿。唐代詩人杜牧,一首《清明》流傳千古,植入青史?!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場春雨,一懷愁緒,一個酒家,一杯甘醇,景、人、物、情,如此恰切地相生相融,鑄成清明的不朽經典。春雨霏霏,灑路潤澤;連綿不絕,滴滴纏綿。正是這紛紛春雨,拉近了天與地的距離,融化了逝與生的情感。那盞盞黑傘,襲襲素衣,皆被這春雨打濕,在傘際滾成顆顆晶瑩的雨滴,既而成串、成行滑落,一如思念長長;在衣襟沾成粒粒滾圓的露珠,既而成線、成片融入,如是淚涌點點。憑吊的腳步、行進的車行,皆因這春雨不絕,而變得舒緩異常;何不借這放慢的節奏,延長那綿綿情絲;何不借這淋漓的雨水,縱情釋放凄凄情思!
? ? ? ? 又至清明,春和景明、草長鶯飛,紅彤彤,綠融融,暖洋洋,無限春光盡倘佯!? ?
? ? ? ? 宋代歐陽修的《踏青》,生動傳神:“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彼未鷧俏┬诺摹短K堤清明即事》,情境恢弘:“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時節,楊柳依依、繁花吐蕊,蜂吟蝶舞、燕歌雀啼,春光日盛、心境爽朗。如此這般,何不仿效古人,呼朋結伴、郊游踏青,尋春、探春、賞春、享春,構織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諧春光圖。
? ? ? 晴空萬里,繽紛各異的風箏在一泓蔚藍中翩躚飛逐,壯觀喜人,意趣無窮?!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鼻迦烁叨χ洞寰印罚攘葦倒P,盡展鼓春風、放風箏之意境。一紙鳶,一軸線,牽扯著飛翔之夢,放飛出歡快心情;將一切煩憂、災禍,皆承于這風箏,隨剪斷的風箏一起飄遠天際;將所有夢想、期冀,皆寄于這風箏,隨高飛的風箏一起奮飛天宇。
? ? ? ? “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一語告誡,清明憑吊、踏青玩樂之余,更要緊思農事,忙碌耕作,犁種希望。萬物榮發,農人們亦當擦亮農具、備好種苗,或牛耕、或機播,漸入耕種勞作的辛苦之中;春早宜勤,工作的人們亦當鼓起士氣、加緊腳步,鉚足勁,快行進,步入實施計劃的緊張之中。清明小憩,深謀來事,共赴秋盡年尾喜獲豐收、嶄得佳績之樸素理想!
? ? ? 詩意清明,亦悲亦喜,亦緩亦趨,詩累累,情切切,意盈盈,無限情愫寓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