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我思故我在”。
? ? 我要問的是,以什么為”我“?”我“在何處,比如現在我在電腦前寫簡書,然而我又回憶起路上的一些情景,請問現在我在何處?電腦前還是回憶中?我在床上睡覺,做夢,那我是在床上,還是在夢中?人在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在不在?人在大腦空白時被人一拍驚醒,當人拍他,他回醒時,當人打你,你感覺到痛時,這個痛是思考出了的嗎?
? ? ? 我們以我們的身體為我時,會說——我在車上丶我在電腦桌邊等。我們以我們的思想意識為我時,會說——我在文中說道,我在夢中夢見、等等。然而這種種我,都非我,”我的“不是我,我的身體、我的思想、我的言行、我的名字等都不是我,然而“我的”與我有關,“我的”是我的顯現,于是人們就用“我的”代替我。真要知道這個“我是誰”真的很難。順治皇帝在《贊僧歌》中問道:“來時糊涂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六祖問惠明禪師:“不思善,不思惡,正呢么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真要知道“我是誰”,非是靠思考,靠翻別人的定義就知道的。真有心于此者,必會求師訪道修行修證。
? ? 大多數人還沒到求師訪道修行的程度,那么怎么辦呢?我們雖然不知道“我是誰”,但知道我們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就可以了。為什么呢,因為人們看我們是誰時,主要還是根據我們做了什么。? 比如問笛卡爾是誰,人們就會說:“笛卡爾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做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成就。”
? ? ? 親愛的讀者不訪問問自己:“我是誰,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