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孩子完成了的第二次日記。
是他自己主動要求寫的,包括寫的內容都是他自己定的。沒有大人的任何參與、啟發(fā)、引導。
很簡單,只有一句話:
以前我還不會主動跟賣東西的人說,但是我現(xiàn)在敢說了。
(幾個不會的字沒有寫拼音代替,而是直接問我怎么寫后自己摹寫上去的)
2
起因:
前天帶孩子在小平臺玩的時候,帶的一整瓶水都喝完了。孩子說,想在回家的路上買瓶水。我同意了,在一個小賣部停下,給了他5塊錢,讓他自己進去買水。
他在門口附近磨蹭了幾分鐘,最終還是沒有開口。因為媽媽說,想喝就自己買。不然就不買,直接回家。
我們繼續(xù)前行,碰到另一個報刊亭,我又停下電動車靜靜等他,他在報亭周圍轉了幾圈,還是沒有開口。
最終,沒有買到任何水或者飲料。我什么話也沒有說,帶著他直接回家。
3
昨天在小平臺玩后,孩子又對我說,媽媽,今天好熱,水好像喝完了。我想在回家的路上買一瓶水。
好啊。我裝作記不得昨天的事情了。又在同一個小賣部停下來,不動,靜靜等著他。
然后孩子自己進去了,在門口,聽見孩子指著櫥窗里的一瓶飲料問店主,我想買飲料,這個多少錢?拿到水,孩子走出來,說,媽媽,給我三塊錢。
三塊錢遞出去,孩子交給店主。
上了車,孩子突然對我說:
媽媽,你知道我今天最高興的是什么嗎?
就是我剛才開口買水,我敢開口了。
繼續(xù)騎著,孩子又對我說了一句
媽媽,你知道嗎?當我前幾天可以第一次連著跳50個跳繩,我突然對自己很有自信。
那一刻,我有一種馬上要下車,抱著親他的沖動。
4
在一次次的覺察當中,我意識到自己莫名的焦慮、擔心已經(jīng)影響到了孩子。
孩子表現(xiàn)出來緊張,不敢在別人面前說活,表達自己,尤其是公共場合。
他的舒適和安全距離只有在和他比較好的小朋友,以及家人旁邊。這個時候他會很瘋,會給我們說很多話,講很多他的小秘密。有些小秘密只給媽媽講,不許告訴爸爸。有些只能爸爸有幸聽到,媽媽不可以。
但是一到外面,到公共場所,大庭廣眾之下讓他表達他的想法,或者開口說,會要了他的命。
倔強的他就是不肯開口。
5
為了這個,我和爸爸沒少想辦法,從他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在家里,上學路上,各種角色扮演,情景喜劇,跟我做……就是希望這些游戲體驗可以延續(xù)到幼兒園。
有時候管用,見到早晨迎接的禮儀小標兵和老師,有時候會大膽開口回了幾句。但是更多的時候,他是一路沉默,無視小朋友和老師,低著頭快速沖過去。
一次次,我們還是這樣樂此不疲地想把他扳過來。
結果是,經(jīng)歷了短暫的進步,他又回到起點。而且一天比一天倔強,打死他也不開口。
6
覺察中慢慢意識到了,自己的緊張擔心,如一場流感,在意識不到的時候,已經(jīng)傳染給了孩子。
而我,還在孩子身上找問題。
我開始接受這樣的他,現(xiàn)在他做事情慢一些,學東西也有他自己的速度,心智的發(fā)育和表達能力也在按照他舒服的節(jié)奏來。
我們不和任何人比,因為那些不是他,所有別人的經(jīng)驗不會適用于他。
如果這時候他需要以蝸牛的速度前進,我們就耐心地和蝸牛保持步調一致。我們約定(這也是他自己提出的)
每天比昨天的我進步一點點,不和別人比。
7
班主任兩周前開始了唐詩三百首早讀。要求每一個小朋友從唐詩三百首中選擇一到兩首學會。每天晨讀的時候在班級前面領讀,帶領大家學會這首唐詩。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我知道,這對于孩子們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多么大。但是我也知道,這對于我們家孩子不容易。
現(xiàn)在的他依然還沒有開始唐詩三百首的領讀。
第一次問他的時候,他的頭搖得像撥浪鼓,很堅決地跟我說,媽媽,我不想。
我沒有再要求。我知道,他有自己的節(jié)奏,等他以自己的節(jié)奏準備好了,他會開始的。
因為,我已經(jīng)看到他的變化。
昨天在天臺玩的時候,他中間拿出了三百首,給我背了一首以前學的75首中的游子吟。之后,和他玩的一個同班同學也說,他進步了,因為他的聲音比以前大了。
8
而現(xiàn)在的我,也接納并看見了自己的緊張焦慮。
我不隱瞞,不躲避,也不去給自己找任何借口。
我看著并全然接納這個狀態(tài)的我,我知道,緊張焦慮,慢慢會離我遠去。
不要問我為什么知道。
只是知道,我的心告訴我,這些,如流沙一樣,它們在一點點散去,因為我已經(jīng)看見,并全然接納自己。
如同孩子一樣,我也是,比昨天的我進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