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樣非常抽象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思維方能讓世界成為如今的模樣。同樣,人類社會也因思維而變得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因此,究竟什么是思維?
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知活動。按照信息論的觀點,思維是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操作過程。
所以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體現了自己的生活習慣,也展現了自己的思維。有些人起床喜歡先洗臉再刷牙,而有些人覺得先刷牙再洗臉舒服一些,這些都是個人思維的不同所產生的火花。
那么,思維與努力有哪些鍥合點呢?
想明白到底要做什么,就會清楚什么事現在做,什么事明天做,什么事十年后做,看得見長遠,就看得見現在,看得見生命,就看得見財富,看得見自己,就能看得見長遠。
01
今年年初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到年底的時候要達到用英語無障礙與外國人交流。為了這個目的我也是不斷地在摸索,究竟該如何學好英語,尤其是像我這種曾經從來就不學英語的人。后來我將目標鎖定在語法上,因為我深刻的明白英語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語言,它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系統,如果你遵守它你就能學好它,如果你自以為是,那么必將是南轅北轍。
經過大約半年的學習,我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套語法系統了,這時的自己自信心什么的都比以前好多了,于是我便開始大膽的在學校里去試著和外國人交流。可是,事情總是沒有預想的好,說不了多久總是那些早已說膩了的話題,我自己都覺得有些土了,為什么努力了這么久還是不見長進呢?我開始變得焦慮起來,但我始終相信成功就是不斷的努力,而且不要中斷自己。
后來直到昨天我讓自己停下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下,做了一套分析與回憶。我突然驚訝的發現自己這大半年來都錯了,把英語當成理工科來學了,我總是習慣去學各種方法,卻沒有在意到它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的重心是積累與輸出,可我卻總是閉門造車想一出門就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弄得自己即疲憊還灰心,因此思維的定式會讓你迷失自我。
一切自有規律,急切得不來,浮躁得不來,貪求得不來,只有恰當的時機才能等得過來,所以機會來臨前,等待,努力,不抱怨。這就是思維。
02
北宋文壇領袖蘇軾也是我一直用來學習的標桿,我最看好他的就是可以自我解惑的思維。在烏臺詩案中,蘇軾被貶黃州,卻依舊作有【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等開拓心境的名作。其實有時候生活總是不如意,如果我們一直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情緒當中,那么人生也是灰暗的。是否能夠重新振作都要看自己內心是否足夠開拓,思維足夠豁達。
要盯準過程,而非結果;要盯準長期,而非短期;要盯準內在,而非外在。做好了過程,就自然完善了結果;看準了長期,就自然不在乎短期;想明白了內在,就自然豐富了外在。用正確的方式做事,而不是用成功的套路做事。
03
思維決定了你的方式,而一個處理事情的方式恰恰又是最重要的。我曾經做事講究的就是回報,如果自己投入了沒有收獲,那我自己便很難再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了。因此,我一定會忘乎所以的去努力,也不管方向對了沒有,也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夠接受,反正就埋頭努力就是了,這樣自己活得就不像個人了,倒有點像臺機器。
人之所以區別與動物,是因為我們與生俱來就有領先萬物的邏輯思考能力。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都是會變通的,而非一層不變。當你一條路走得很累,有點快放棄了的時候,想想看是不是自己的方法錯了,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沒有意識,你只會越來越累,且毫無進步。
忙碌會讓我們走錯生命的方向,悲傷會讓我們失去前進的勇氣,執著會讓我們顛倒未來的夢想。慢一點,積極一點,生命會越來越好。這也是一種思維的方式。
我曾也想過為什么有些人同出一所大學,一個院系,甚至都是同班同學可是工作后的人生卻相差很大,甚至兩極分化,好的年薪百萬,差的依舊拿著幾千元的固有工資。其實這便是一個人思維角度的不同,思維決定一個人的格局,格局可左右一個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