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夜讀《肇論》深有感觸。
《肇論》作者是鳩摩羅什的大弟子僧肇的所著,其中的般若觀點值得留意。
如果假如時間是流動的或者說是活躍的,那么過去的景象和時間為什么不能回到現在,過去的人和物為什么只能停留在過去。就算彈指一剎那也停留在那一剎那不能延續到第二個剎那。假如時間是可以倒回的,那么現在的事物和鏡像為什么不能返回到過去,一樣不可能。從此得到一個結論,過去的時間回不到現在,現在的時間也回不到過去。當然現在的時點鏡像也不能投射到將來。那說明什么呢?
說明時間是靜止的,每一個點就停在那個點上,并沒有流動。如果是這樣,其實就算是狂風暴雨山崩地裂又有什么呢,他們不是活動的,只是組成時間的每一個靜止的點的串聯。這就是物不遷論。
另外事物都有因果,過去的因變成今天的果,今天的果不能改變,正說明過去的因沒有改變或者說變化,這也說明每件事物是靜止而不能改變的,他們都存在它自己的空間里。
我們追憶流逝歲月想念過去的時光中的人和物,想念逝去的親人和情人,其實是很好笑的事情,因為本來過去的事物都是靜止在那里,就是在那個時段,你們還是在一起,你們一起生活在親情中,一起熱戀繾綣。這一切都沒有改變,因都沒有發生變化,才會有現在的景象,如果原來我們沒有在一起,那么現在的果或者說現狀一定都不一樣了。
所以你們永遠在一起,永遠定格在那段靜止的歲月,在那段歲月里你和逝去的父母在一起,和離別的情人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至于現在這個凝聚靜止的時刻你看了這篇文章的感受也永遠定格在你的記憶中,靜止的毫不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