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羨慕過別人的時候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的一位女同學。
她學習成績很好,是那種趁爸媽不在家偷偷玩QQ炫舞,還能兼顧學習的女生。
有一天我跟她聊起了這個話題。
我說,我好羨慕你們這種玩完了游戲還能玩學習的人啊。
她說,你為什么要羨慕別人,你要成為自己羨慕的樣子。
這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
現在回想,在那個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類當時就能讓我震驚的話的人,她們的自我意識早在之前就已得到開發。
而自己呢,糊里糊涂地走過此刻都不愿用心回想的童年。
浪費了大把時光是我現在最大的感慨。
我曾經以為人生的路都長一個樣,就是眼下所看到的樣子。
但是覺醒這玩意兒,難道它會光顧每一個行走在世的人?
因為模糊之中我發現路的旁邊,也許還有路。
后來大一些了,我還是會羨慕別人,不過態度漸漸有所改變。
以前是,哇,他好厲害,但跟我沒關系。
現在是,嗯,他很不錯,值得學習。
最近又發現一個羨慕的行為。
因為最近的全民讀書熱潮,朗讀者節目的播出,胡歌的留學深造!網絡上許多曾經默默無聞的知識達人閱讀達人一時間好像獲得許多的關注。
隨便在簡書知乎上翻一翻,都可以看到他們分享的一個月100本書閱讀心得之類的文章。
我是真的羨慕呀!
暫且不問他們看的什么書,畢竟小紅書小黃書都是書。
但光這架勢就能讓我佩服。佩服他們有時間,有閑錢去心無旁騖乖乖看書。
因為我發現自己還是浮躁,雖然比起以前耐心倒是多了些,但是長期做一件需要沉住氣的事情,挑戰還是存在的。
身邊有許多因素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
比如娛樂八卦,熱門綜藝啦,這些特別容易奪走我們整段的時間和注意力。
所以每天要跟各位娛樂編輯斗智斗勇也是不容易,畢竟人家的標題取得那么誘人!
那既然這么羨慕人家的閱讀成果,那就試試吧,總之,不吃虧。
吶,看那么多書,我為什么要看,關鍵是,我看得完嗎!
難道這意味著每一頁我都要撫摸過,每個知識點或啟發都要印在我的腦子里?
感覺壓力瞬間撲面而來,以排山倒海之勢勸說我快快投降。
為了克服這一恐懼,這本《這樣讀書就夠了 》的核心方法成了我的鎮定劑。
01.
學習思維的轉變
脫離學校這個象牙塔的我們在對待學習這個問題上,很大比例會認為學習就是將書從頭學到尾,做習題,做試卷,考證書……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只是知識的奴隸,我們被它牽著走,它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我們就應該學什么。
相反,在逃脫那個學學學考考考的怪圈,身處真實社會的我們應該首要考慮自己用得著哪些知識。
這是一個思維的轉變,當你試著在一本書中著重去尋找那些自己需要的知識,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都花力氣記在腦海里時,那種因為閱讀而起的壓力會舒緩很多。
舉個例子,這本書還牽扯到許多案例和說明。
但對我自己而言,作者的讀書方法是當下我最想學習的知識,所以在我閱讀這本書時,我會首先篩選出那些相關的章節,著重去吸收。
02.
讀書變拆書
拆書方法是這本書的精華。教你一改過去從頭到尾的閱讀方法,讓自己成為知識的King/Queen。
現在回想過去我們的閱讀體驗。
用心想想,當自己發現一個啟發、觀點、理論時,自己的行為是什么?
是點點頭一笑而過,還是拿來主義為我所用?
是感慨一番不了了之,還是會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去理解?
思考完以上問題后,回到今天含金量最高的環節。
如何拆解一本書?
1. 在閱讀時,發現那些對自己有用的觀點、啟發、理論、方法等;
2. 一字不差地閱讀那一章節或段落,做到盡量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3. 回憶一下,在你不知道這些觀點之前,你的行為是什么?(與自己產生聯系)
4. 設想一下,現在你知道了這個觀點,那么你的行為會有什么改變?
5. 最關鍵的是,這個觀點,你還能在其他哪些領域可以用得上?(”用“字為上)
還是拿自己舉個例子。當我知道了這個方法之后,剛剛我用自己的表達來陳述了作者的方法。
為了讓這個 讀書方法與我產生強聯系,我會設想今后當我閱讀理論類,實用類,文學類書籍的方法會與之前有什么不同,做一個方法的歸類。
最后我會思考這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讀書方法還能用在哪些別的領域。
比如說看一部電影,以前自己會從頭看完陶醉一番就完了,現在會找到自己最想關注的點,比如說電影的結構審美,或是主人公的生活對自己的啟示……
這個方法很簡單,只要試著將知識與自己聯系在一塊,多去琢磨它還能用到哪,你會發現這又是一項不一樣的體驗。
你要不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