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jīng)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時候,聽到了太宰治這個名字,以及那個名句“生而為人,對不起”。從那之后,算是對其有一個概念,很多人說太宰治是溫柔的,是啊,能寫出因為生而為人給旁人帶來麻煩而表示道歉,又怎么不會是溫柔的人呢?
然而卻并不為我所喜,那部《人間失格》也是久聞大名,一直沒看,究其原因,是太喪了。
在我看來,人生已經(jīng)有很多事情不如意了,所謂塵世難逢開口笑,為什么要去翻看這樣的作品為自己添堵呢。故而相較于嚴肅的,我更喜歡輕松活潑的。也是因此,將太宰治一直擱置。
然而對于一個作家,并不能以固有觀念去以偏概全,偶然讀了《御伽草紙》,感覺便是如此,這本書細細讀來很有趣,是一個有趣的太宰治,或者說,從中,看到溫柔和深情。
這其實是一個兒童故事的集子,其中的故事,也都改編自日本的民間傳說,并談及了一些看法。說實在的,這并不是一本高深的書,只是在偶然間,談及一些道理。
在序中,太宰治便描述了這樣的場景,躲在防空洞的時候,父親拿著小人書為女兒講故事。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混亂,在這里面,卻是一片祥和,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深情。
全書一共四個故事,分別是《摘肉瘤》、《浦島太郎》、《噼啪噼啪山》和《拔雀舌》。
四個故事雖然是童話,卻沒有童話的固有結(jié)局,《摘肉瘤》的故事孤獨的老爺爺,肉瘤被妖怪們摘掉,生活卻依然如故,但似乎是我多情,我卻在老爺爺?shù)钠拮幽锹暡唤?jīng)意問詢“你那瘤子好像癟掉了么”中感受到,這便是人間的情感,平淡真實。
在這則故事的結(jié)尾,對于沒有人行為不軌,卻依然有人遭遇不幸,太宰治解釋道:
這就是性格所造成的悲喜劇。其實,在人間生活的內(nèi)部,一直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浦島太郎》的故事,我還在漫改動畫《齊木楠雄的災難》中看到過,當然那里面是在吐槽情結(jié)的不合理,照橋心美還扮演了公主,那么真人版第二部里,會不會有橋本環(huán)奈的公主扮相呢?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當然,還是說回本書,太宰治對于最后浦島太郎一下變成三百歲的老爺爺做了一番解釋,說歲月和忘卻才是人間的救贖。是啊,惟其如此,我們才會感受到幸福。
《噼啪噼啪山》,最開始看還以為是“啪啪啪啪山”,先容我羞愧一下。內(nèi)容的話大概就是舔狗舔到最后一無所有,不過這里面是舔兔子。
愛情令人神傷,還是離它遠點好。
我始終覺得最后一篇《拔雀舌》里的老爺子是太宰治本人,且看他如何描述:
這位“老爺子”也這樣,你別看他如今只是搭了個寒酸的草堂住在里面,原本可是個大財主家的老三啊。只不過他辜負了父母對他的期望,沒有什么正當?shù)穆殬I(yè),渾渾噩噩地過著晴耕雨讀的日子,之后又疾病纏身,近年來,他的父母親屬等已稱他為“老病鬼蠢貨”,對他完全失去了希望,只把他當作一個累贅,每月給他一點錢維持生活而已。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過上“棄世之隱士”似的日子。
只是老爺子有一個還算好的結(jié)局,而太宰治,他卻沒有給自己寫下一個。
大概確實是給孩子看的,作者在本書里有些話癆,有的時候忽然一本正經(jīng)的科普,全書看下來,風趣幽默,雖然有時也會有種看破的態(tài)度,但在最后,依然是無盡的溫柔與深情,這哪里又是一個最后自殺的太宰治,他分明對生活有無限的希望。然而一切都如同書中的結(jié)局,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無法改寫。
在此,請讓我已一首詩為結(jié)尾,給那些為曾經(jīng)是孩子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講故事的人。
在小狐貍的花園里,
孩子們在愉快的玩耍,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
四個季節(jié)各有不同,
春天的花全部都開了,
夏天棲息著陰涼,
秋來的時候葉子在吹過,
冬日里他們冬眠,
在孩子們玩耍累了的時候,
狐貍媽媽總在一旁講著故事,
故事已經(jīng)講過了太多遍,
孩子們卻總是聽不厭,
如同人們講著動物的預言,
狐貍媽媽也講著人的童話,
父母們總是相似的
她說: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
人類抱著她的孩子,
輕哼著搖籃曲,
看著孩子甜甜的夢,
她也在講一個故事,
講一個小狐貍的花園,
里面有蛋糕和糖果的房子,
有小兔子和大花貓。
無論時間怎么變,
相同的是人與物,
那個聲音沒有停轉(zhuǎn),
在說著很久很久以前,
你也許會疑問,
是誰?是誰在聽?
誰是故事里的人?
是誰再講故事?
總有一天會知道,他是你,
他會是你,我的朋友,
一個故事在你腦海里打轉(zhuǎn),
你躺在孩子枕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