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試著把自己一天對于時間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記錄。整理出來的結果挺讓我驚訝。我故意將工作時間延長了2小時,最后還是能剩余2.5小時的閑事時間。按照整理出來的時間表,我應該感覺到很輕松才是,而且完全能留出時間學習。
然而現在的我,沒有時間讀書學習,沒有時間陪老公,每天早上起來感覺沒睡夠。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的工作時間是可以減少到8小時,也就是說,我六點下班就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完全能夠用這兩小時來陪老公。所以,我是可以把這兩小時預留出來。
那么剩余的2.5小時我做了什么?這些時間是屬于回家之后的,陪家人的時間已經扣除了,那么從晚8點到12點這段時間,我意識到,我一直都在寫晨讀感悟,本來預定給自己的時間是2小時,但我卻生生用了將近4個小時。
我在寫感悟的這件事上,時間沒有用對。
今天晨讀《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中提出的時間管理的3個法寶中,分別是:和你的時間建立聯系、“創造”時間和規劃時間。
第一步我已經通過時間表,找到了自己的時間花銷,還發現了自己時間使用上存在的問題。
那么我就要針對自己的問題運用剩余的2個法寶。
001 “創造”時間
這一步告訴我們,要把沒有成效的時間轉變為有效的時間。針對我自己的情況,就是如何將寫晨讀感悟的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這里提到了3種方法:尋找時間空隙、把時間空檔和精力匹配起來、避免在細節上浪費時間。
對照我自己的時間。晚上下班后的時間段,對我來說,是一段高效的時間,很少有人打擾我。并不存在浪費時間的情況。所以,我的問題出在時間規劃上。
002 規劃時間
文中提出在家中要建立一個小的工作區,這樣就會幫助你更愿意開始和投入工作。
關于這一點,確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家里沒有屬于自己的工作區,有的是舒服的沙發和臥室。回到家就想休息,哪里來的念頭再去打開電腦。所以,我整理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書房,把書籍和電腦等工具歸類放好,果真立馬見效。
現在的我,正在新書房中對著屏幕寫晨讀感悟。我給自己定了計劃,要在1個小時內寫完感悟,然后用10分鐘檢查還有沒有語法錯誤或者錯別字。
往常我基本上都要在晚11點到12點之間打卡,通過晨讀學到的,今天可以做到更早的打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