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曉白
01
曾經很喜歡兩個詞: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后來才知道是出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太聰明智慧便會對自己有損傷,過于沉迷和執著的感情不會持續長久。
而我對“情深不壽”這四個字,格外留意,它單獨的解釋是:用情太深的人易有心病,抑郁不樂而有損身體健康,以致早亡。
原來是勸人不要用情太深,隨緣即可。
由這我又想到另外一個詞:過猶不及。
釋義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原來,人生在世,幸福密碼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02
12年前,袁氏家族剛剛搬到洛杉磯,一家人過著全新的生活,家里有兩個女兒,但姐姐卻一直討厭這妹妹,覺得她裝可憐,又比自己討喜。
某天家人正在花園里種植郁金香,姐姐趁著媽媽不在對妹妹惡語相加,然后留下妹妹獨自一人,結果妹妹被綁架。
父親選擇了報警,但綁匪卻因為這個原因宣稱已撕票,案件兩年都沒有更多線索,于是全家人又搬回了香港。
沒想到十年后,因為打擊了一伙連續作案的犯罪團伙,在暗室里發現了原本已經撕票的妹妹,一家人得以團聚,但至此更大的悲慘卻展開了。
先是媽媽在商場被人下毒,至今昏迷不醒,隨后是家里的原管家和保姆相繼被殺,然后爸爸的大哥也跳樓,父親被小三殺害,最終姐妹倆在家中被人挾持,最終妹妹被殺害,姐姐獲救。
電影《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整個故事脈絡就是這樣,主要講述了家族中小女兒被綁架前和解救之后的事。
03
小女兒阿櫻(女主)被綁架前的事,就不贅述,無非是生活富足、無憂無慮。更需要關注的是她被解救之后的事。
解救意味著脫離魔窟,意味著重見天日,意味著回家,意味著團聚。但為什么,慘劇一樁接一樁?
觀完整部影片,謎底揭開:綁架她的是爸爸的大哥,那個在爸爸公司掛名副總的男人。
再層層梳理,所謂袁氏家族,個個都有“原罪”,才導致了這一幕悲劇。
爸爸的原罪:出軌秘書、辜負媽媽;恃“財”傲物、欺壓兄長。
媽媽的原罪:脆弱易怒、被背叛忍氣吞聲、偏心小女兒冷落大女兒;
姐姐的原罪:處處要宣示主權、不愿分享、嫉妒妹妹;
伯父(爸爸的大哥)的原罪:嫉妒弟弟、為富貴虛名愿居弟弟之下、好色貪財、未帶眼識人同風塵女子相好、拋棄私生子不配為人父。
04
人人都有原罪,都沒有達到合適的界限,沒有達到那個平衡度。
爸爸,對兄長感情上不夠尊重,事業上提攜過度;對媽媽不夠愛惜,對孩子不夠關心。
媽媽,對爸爸的背叛甘當鴕鳥,情緒上不夠克制,對大女兒太苛求,忘了她除了是姐姐,更應該是個孩子,也需要媽媽的愛。
姐姐,對妹妹不夠包容愛護。
大哥,不夠自強自律,不夠自尊自愛,太過依賴弟弟又嫉妒弟弟。
每一件事,都要保持平衡,都是有刻度線的,在線之內,安全、妥帖、自在、溫暖;在線之外,虛無、灰暗、破敗、殘缺。
這就好比是一個廚子,他最基本的功夫,就是要會掌握“火候”,“火候”不夠,菜生,“火候”過了,菜老。
卡耐基說:
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樣。
05
感情上也是如此,要想一份感情處得深、走得遠,保持平衡是不二秘笈。
你學富五車,我至少也得熟讀百書;你是顏值王,我最差必須五官端正。
你崇拜我能力,我欽佩你才情;你咽得下路邊攤,我吃得了街頭食。
你有一擲千金的豪氣,我起碼得有慷慨大方的底氣。
你自律自強,奮發向上,我必然與放縱、頹廢、懶惰絕緣。
……
如此,才有可能,你當我是你摯友,我認你為知交;你選我為伴侶,我視你為依靠。
我們如此接近,所以我們并肩同行。
但,如果我們相差太多,懸殊太大,該怎么辦?
可漸漸疏離,可遙遙祝福,可迎頭趕上;萬萬不可的是,逞強挽留、曲意奉迎。
因為,一段持久的感情,肯定是雙贏的,而且是平衡的,一旦有天失衡了,就是關系破裂的時候。
愿你我,都是對方“恰如其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