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破解行為的密碼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與孩子之間的:
行為:當我看到孩子放學回家,不洗手不換鞋就去拿東西吃時候,提醒后,沖你做鬼臉,去洗,只是水沖幾秒鐘,吃完東西繼續(xù)東摸摸西摸摸,不去寫作業(yè),提醒,“下面要做什么了”,他會煩躁滴回,我知道了,再休息5分鐘,5分鐘到了,又開始喝水上廁所……通常就這樣磨磨嘰嘰近40分鐘才開始拿出書包課本,最后開始寫之前還要抱一抱,真正開始寫作業(yè)在1個小時后。
感受:寫這些時候,我特別的煩躁,明顯感覺到胸口處悶的慌,手臂身體有點麻麻的,整個人也跟著煩躁起來。
被動反應:在煩躁的時候,我盡量壓制發(fā)脾氣,用盡可能平緩的語氣提醒他,哄勸,大部分時間,不管用,孩子也就只是暫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樣子。有時候甚至陷入爭吵!批評指責,孩子變得氣忿,更加不愿意聽我的,他就會指責我,說我討厭,說我是壞媽媽。
孩子行為的目的是認可和關注,我被動發(fā)應并不能滿足這個需求。孩子的行為就是引起關注,以證明他是被愛著的。想我一天晚上因為類似事情我發(fā)了脾氣,之后一直用討厭的,氣憤的眼神看他,他睡前一直粘著我,要我陪他,睡前還問我,“媽媽,你愛我嗎”,“我說愛啊,我著急催促你,真的是心疼你,希望你盡快完成作業(yè),早點休息。你晚睡休息不好,媽媽真的心疼”他說我知道了,我睡了,你去忙吧。那一刻我知道孩子真的在尋求我的關注和愛。我晚上的行為讓他懷疑了,媽媽是不是愛他。
我對自己說,我知道孩子的行為是在說,注意我,注意我!
我想孩子回家后,先不忙別的,先專心陪伴,就設20分鐘特殊時光,陪他吃東西,聊天,了解孩子白天上學情況,擁抱他。與他商定一個暗號,老師寫作業(yè)替代言語上的催促!
與老公之間
當我忙碌一天,老公還說我家務哪里沒做到位時,我就特別的傷心,難過,失望。我的反應是,你怎么能這么對我。
承認自己傷心的感受,平靜下來,說出我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