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Hello,我是攝影師Wilson&金龍。
著名的風光攝影大師亞當斯曾經說過:“前期的譜曲,后期是演奏?!?/p>
一個好的音樂務必是原作者在自己所經歷的故事中,在某個時刻某一件事情某一個點觸激發了靈感,進而寫出了一首曲子。而單單這一點是不夠的,一首好的曲子需要各種樂器的配合,每個節奏的碰撞融合。同時,還需要一個注入情感的演唱者演繹。
同樣的,一個好的攝影作品,除了前期細致的規劃和拍攝之外,還需要后期的再度創作,這個時候攝影師就是那個演唱者,為自己的“曲子”注入靈魂與情感。
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為后期創作最重要的利器——電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單反是攝影師的筆,那么電腦則是攝影師的紙,而文章的內容就是攝影師所想表達的情感。
但是,要是紙很粗糙,不好寫字,也會影響創作者的心情噠。
所以,怎么選一部電腦真的很重要!!!
當然,對于不懂電腦配置的人會說:“Excuse me?”然后聽得一臉懵逼,但不怕,看完這篇文章,你的疑惑就解開了。
1 電腦配件
關于電腦配件,我覺得大家還是有必要了解的,這對你日后買組裝機也好,買筆記本也好,至少有個認識,不然聽得一臉懵逼,一不小心還給人坑了。
CPU:電腦運算、處理數據的核心,相當于人體的人腦,因為大量數據的運算因而導致發熱,就像你想一個數學題,十分復雜,想破腦袋算,全身發熱這樣子。
主板:你可以理解成人體的骨架,支撐起所有器官的骨架。因為所有的硬件都要插在主板上面,包括鼠標、鍵盤、音響、顯示器、散熱器等等。
散熱器:前面說到,用來給CPU散熱的工具,保證CPU在穩定的溫度下工作。這有點像人體散熱機制,在你體內溫度高的時候,通過汗液排除蒸發散熱,以此來維持身體一個穩定的溫度。
電源:給電腦供電使用的能源,但是電源的強弱會影響電腦的續航能力、工作能力。就像你吃飯,吃不飽哪有力氣工作呀,所以呀,電源的選擇也是很重要滴。
內存:常常有人分不清內存和硬盤的關系,其實只要是被所謂的內存16G和硬盤500G后面的容量弄混了。內存是指電腦的工作效率快慢,運行軟件的速度和能同時進行多少個軟件都很內存有關。就像你很聰明,有個很棒的大腦(CPU),但是你工作效率不高(內存),一樣被社會淘汰。
硬盤:硬盤指的是電腦容量的大小,相當于人體的胃,你能吃多少取決于你的胃有多大。因為胃能一點一點地撐大,所以你的食量也會增加,因此電腦容量也是可以增加的。常見的硬盤容量500G、1T(1024G)、2T。硬盤還分為機械硬盤、固態硬盤和混合硬盤。
顯卡:分為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獨立顯卡就是電腦里有單獨一個顯卡,集成顯卡是通過CPU生成的一個虛擬顯卡,集成顯卡的好壞取決于CPU的好壞。獨立顯卡根據用途不同分為專業顯卡和游戲顯卡,前者是為設計、影視服務的,后者是為游戲畫面服務的。
顯示器:供我們觀看效果的,相當于人的眼睛。因為眼睛能看到顏色,所以顯示器的顏色還原性十分重要。
鼠標、鍵盤、音響:點擊、打字、播放功能。
2 如何看電腦配置
CPU
流通在市面上的CPU有兩類,一類是以英特爾公司(intel)為主的CPU,一類是AMD公司的CPU。前者CPU在高端處理數據上比起后者更勝一籌,所以很多筆記本都會在本子上面貼上intel的標志。時至今日,內置intel公司CPU的筆記本成為了高端的名詞。
AMD以價格親民為主,處理能力上沒有intel這么強,如果選擇低端CPU行列,AMD是可以選擇的對象,高端的CPU建議還是intel為主。
下面講講intel的CPU怎么看。
以intel為例,常見的CPU有酷睿Core,同樣的還有至強Xeon、奔騰Pentium。
你可以這樣理解,像蘋果公司的MacBook筆記本電腦就分為MacBook Air、MacBook、MacBook Pro。
能力強弱:至強>酷睿>奔騰
產生熱量:至強>酷睿>奔騰
通常情況下我們通常選用酷睿系列,奔騰的CPU是以前盛行的,處理能力跟不上,至強系列通常是用在大型設計、影視后期特效上的,普通人基本用不上。
認識CPU還有一個重點,后綴字母的意義:
M代表標準電壓,可以拆卸;
U代表低電壓節能,可以拆卸;
H代表高電壓,焊接的,不能拆卸;
X代表高性能,可拆卸;
Q代表至高性能級別;
Y代表超低電壓的,除了省電,沒別的優點的了,是不能拆卸的;
K代表超頻。
兩個字母的,屬于上面這些字母的組合:
HQ高電壓至高性能處理器。
以Core i5 6300U為例,Core i5 6300U是啥意思呢?
”Core“是酷睿、“i”是英特爾公司的代號、“5”是第五代處理器、“6”是第五代處理器的第六次升級、“U”是低壓低功率的意思。
關于線程一說:甭管他幾核心幾線程,數字越大越好(當然根據自己預算來定,一般推薦四核以上)。
關于頻率:頻率越高,CPU處理速度越快,超頻是指CPU能夠超過指定頻率工作,也就是處理速度更快。
關于緩存:越大越好。
關于制程工藝:越小越好。
友情提示一下:i5 U的處理器是低壓低功率的,效果相當于i3 HQ的效果。
所以買電腦推薦CPU至少在i5以上,如果選擇后綴為U的處理器,推薦選擇i7以上,其他的MQ、HQ后綴的i5以上都可以,有能力就上i7 HQ的(散熱能力也要跟上才行)。
顯卡
前面提到顯卡分為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
集成顯卡是由芯片組集成的顯示芯片,體積小,但是沒有顯存,只好占用電腦的內存來顯示畫面。如果你只是上上網、看看視頻、不玩游戲啥的就可以,不過一般不作推薦。
因為技術上的提升,英特爾公司把集成顯卡改成核心顯卡,通過CPU實現集成顯卡的轉換,簡單理解就是CPU可以實現顯卡的功能,但這要根據CPU型號是否支持實現集成顯卡功能,至于用途上,上上網、辦辦公,預算不足的可以選擇集成顯卡,近幾年CPU的核心顯卡能力跟上來,可以媲美一些獨立顯卡的能力。當然了,有能力還是推薦使用獨立顯卡的。
關于獨立顯卡,市面上流行的是兩種顯卡,一種是英偉達公司的Nvidia顯卡,簡稱N卡;一種是AMD公司發行的A卡。
同樣的,N卡相比A卡性能更高,所以建議選擇N卡系列。
我們主講N卡系列,N卡分為了專業顯卡和游戲顯卡。
專業顯卡注重“生成”能力,如設計師在建模時候注重后期渲染出的效果;游戲顯卡注重“顯示”能力,游戲發燒者會選擇更好的游戲顯卡顯示更好的畫面。
基于多數人使用的都是游戲顯卡,就以游戲顯卡來說說。
GTX代表中高端顯卡,GT則代表入門級顯卡;
后面的數字為3位數,其中百位代表著代數,十位代表級別,個位一般為0,也有可能是5。
如GTX 960M則是英偉達中高端第九代第六級顯卡、GT 560M則是英偉達入門第五代第六級顯卡。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有的顯卡后綴有類似Ti、SE這樣的詞的時候要小心了,“Ti”是加強版的意思,“SE”是簡化版的意思,總之不要選擇“SE”版本的。
內存
內存看數字,越大越好,16G的肯定比8G的好,軟件開得快,運行速度快,能夠多運算幾步。
但是同樣16G的內存也不一樣,如:16G DDR3和16GDDR4就不同,怎么區分呢?
你可以想象成內存條更新的代數,如DDR4是第四代的,DDR3是第三代的,同樣數字越大越好,后者處理速度更快,當然價格也越高。
硬盤
預算充足上固態硬盤,讀寫速度快,但價格昂貴;預算不足上機械硬盤,讀寫速度一般,但容量大,價格便宜。
至于新興的固態和機械混合硬盤不大推薦,雖然讀寫速度能與固態硬盤媲美,一旦涉及到軟件運存等問題上,速度就會大大降低。既想集大容量,又集速度快,但價格卻不高,這種事可不存在哦!
主板
關于主板,其實沒什么好說的,主要看各方面的硬件是否支持,比如說聲卡、網卡等等是否可以用,速度能達到多少等等方面。然后根據自己后期是否需要升級來確定主板內存凹槽、硬盤位置數目,最后看自己要小機箱還是大機箱來確定主板的大小。
鍵盤
基本的都可以,如果你喜歡玩游戲,愿意燒錢,可以選擇機械硬盤。
鼠標
一般來說,手感握著舒服就好了,除非你是游戲發燒者,那么可以選擇買專門為游戲設計的鼠標。
音響
如果對聲音有追求的話,可以選擇重低音音響,但這方面我不大懂,不作推薦。
3 根據現實情況而定
最后,金龍給大家一個忠告:購買電腦前,請確認自己的定位,問自己買這臺電腦的用途是什么?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筆記本或者臺式機。做好預算,這個預算必須包括所有東西,如音響、鼠標、鍵盤、鼠標墊等。
如果你啥都不懂,也可以向業界的人、懂電腦配置的朋友親人。咨詢。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己學會了如何看這些參數,對自己也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呀!
4 總結
1.確認自己的定位、預算、使用習慣來購買屬于自己的一臺電腦。
2.選擇CPU時注意看型號,如后綴字母、第幾代等等。
3.預算足夠,推薦上固態硬盤、更大內存以及獨立顯卡。
4.所謂預算,就包括了整臺電腦還有需要的配件。如果是筆記本,還得包括電腦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