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廢小柴
關注了N多的微信公眾號,下載了N多的app,收藏了N多的網站,又下載了N多的視頻,看似忙忙碌碌的生活,卻沒有創造出一點價值,卻還在沾沾自喜,今天我做了N多的事情,心里感到無限自豪,睡覺前看了下時間,凌晨兩點,于是合上手機,心滿意足的睡去。
第二天起床,又是一通瘋狂的刷屏,點贊、評論、查看新消息、瀏覽資訊、聊天、看新聞……一個小時后,終于從床上爬起,洗臉、刷牙、上班,直到下一輪的刷屏開始。自從進入智能化信息時代,我們不知不覺的就被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即使已經被壓縮的空余休息時間,也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了各種智能手機。
于是走路刷、擠地鐵刷、吃飯刷、騎車刷、甚至開車也在刷屏,睡前睡后自不必說,從早上眼睛睜開時起,我們盯著屏幕的時間就已經超過了我們在其他任何一方面的專注時間,不是夸大其詞,也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我們把這些時 間運用在我們感興趣的任何一方面上,假以時日我們都會成為這方面的大師。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人們習慣于運用的碎片化多數時候都只是觀賞玩,真正將信息內化為自己知識結構的或者深度閱讀探討的人只是極少數,大眾娛樂時代已經把人們甩出了文化經典之外,更多的是娛樂、即時資訊、廣告以及更為膚淺的愚民信息。在信息的洪流中,我們就像是近視眼,只能把玩近在眼前的東西,永遠也看不清遠處閃爍的光芒是什么。
我們近乎瘋狂的搜索著每一條訊息,生怕錯過了一個熱門話題,就可能導致與這個世界脫軌。從小我們就明白,要想融入一個圈子,必須要有共同的話語,特立獨行的人,要么被孤立,要么被打壓,否則就被趕出這個圈子。我們害怕被孤立,害怕不合群,為了有共同的話題,不得不持續吸收同一個圈子的文化,否則下次見面時聊什么?于是,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每隔幾分鐘就打開手機看一下訊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
微信訂閱的各種公眾號,知乎關注的各種話題,微博上的各種大V,甚至各種app上提供的無數免費資源,我們匆匆忙忙的瀏覽,然后又匆匆忙忙的忘記,覺得已經看過了,但是卻又回想不起來,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讓我們無法更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內容,草草看過又草草關閉,看到好的文章會立即收藏,然而再不會有時間回頭去研究那些已經被“看過”的東西了。
還有那些一直存在卻怎么也沒有時間去查看的未讀信息,一條、兩條、直至百條以上變成了省略號,未讀信息的提示每天仍在增加,那些紅色的省略號則時時刻刻提醒著你未完成的約定。于是你在感慨的同時也感到萬分慚愧,不好意思點開又不想取消關注,就這樣在一直拖拖拉拉中,心情變得更加沉重。
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