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家,很廣的稱呼,大到整個宇宙,小到一個單元細胞。無論是什么形式,都是生命的一個溫床,讓生命體感到溫暖。
長白的春天在料峭的寒風中走來,蒼鷺等候鳥陸續來到這里安家落戶,一對對恩愛的夫妻開始了辛勤的勞作,筑巢繁衍,看到一個個編制精美的蒼鷺巢,從心中為它們感到贊嘆!
憶往昔感慨萬千,前年回鄉下一趟,看看童年時期的住所,依然如此。矮矮的房檐、籬笆墻、木楞窗,院落的柱子已經看不到挑水的鐵桶了,因為村子早已喝上了自來水。走進屋內已經改變了許多,房子的主人也換了幾茬,但留給我兒時家的影像依舊。這里有我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用彈弓打麻雀,用堵雞窩的木板壓斑鳩,用核桃玩游戲,院落里跳皮筋等等情景閃現在眼前。那是一個貧窮、快樂、單一的家,更是父母帶著憧憬美好的家。
隨著年齡的增加,家也有了多次的變化,從茅草房到城郊磚瓦房再到城里的樓房,每一次的變遷,都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過去常常聽到,媽在家就在。許多時候是子女圍繞父母而生活,當下很多父母跟隨子女生活,也許是歷史發展的一個進程?不可妄言。但家依然保留著往日的格局,或許為了一種記憶。
春節前的牙疼還沒有結束,春節后痛風的困擾,再到血壓的升高,又一波的痛風與現在的牙疼,讓生活少了許多的色彩。有時候用盡洪荒之力挺起脊背,邁出堅強的一步,汗流在臉額,疼鉆進心里,但回到家,躺在床上那一刻,是那樣的舒坦與溫馨,家真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