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交往了半年的男朋友和平分手之后,我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小小煩惱。
其一,后知后覺地發現自己其實也有公主病。
以前看到熱戀中的女孩連瓶蓋也擰不開,心里不知道多唾棄。和前男友的交往過程中,自覺也十分獨立,常常在他面前自嘲是“女漢紙”??墒腔貧w單身狗的日子之后,再回首往事,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曾這樣過:
20寸的行李箱也沒自己提過;
明明他事先提醒過我可能會有臺風,仍然堅稱要去欣賞“波濤洶涌的別樣海景”;
真的刮臺風了不能出門,會悶在酒店里擺臉色;
嫌棄他不能在擁擠的自助餐廳找到好座位,吃飯吃太久;
嫌棄他偶爾認錯路,拍照技術爛;
面對面依然不給個正眼,自顧自刷朋友圈。心情不好嗎?為什么?你猜??!……
果然,公主病都是寵出來的。
其次,必須跟很多人解釋,“他都這么寵你了,你怎么還跟他分手???”
從各方面來看,我們倆都很合適。性情相近,都比較溫和,連分手的時候都沒吵過架;知識結構相當,就什么事情溝通的時候能深入交流;槽點類似,他覺得好笑的地方通常我也會捧腹大笑;門當戶對(雖然現在大家不太講究這個,不過個人覺得家境其實還是會對個人的消費觀以及興趣愛好等造成比較深刻的影響)。
雙方家人比我們倆認識得要早得多。在他們的有意撮合下,彼此印象也不錯,于是開始交往。三個月不到,就不約而同地被催婚了。
我估計前男友現在都不知道怎么跟家里人“交差”。分手那天,剛好他媽給他打電話,結束之后他一臉無奈地說“我媽跟你問好呢?!?/p>
對于“雖然他很寵我,但我還是會本能地抗拒他,我覺得我們不合適”的理論,我媽完全不能接受。她在電話那頭苦口婆心地勸我,“沒有人會是十全十美的,找到一個真心對你的人太不容易了。你覺得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以后慢慢調教?。 ?/p>
如果你問一個女孩子,“如果一定要二選一,你是愿意嫁給一個你愛的人,還是一個愛你的人?”
我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后者。“他愛我比我愛他多的那么一點點,就是生活的主動權?!敝鲃訖嘁馕吨约翰粫活^陷進去,也許有一天傷得很深;意味著公主病發作可以成為日常;意味著你總覺得,對于兩個人的生活,自己手里的控制權要比他多一點……
可是,我沒辦法這么理智地去權衡利弊。如果我確實不愛他,我會一天24小時冷眼挑他毛病,嫌棄他手上有汗肚子上有肉,對于身體接觸避之不及;嫌棄他坐下來抖腿吃面條有聲;嫌棄他睡著了會打鼾,一臉憨笑湊過來讓人厭煩;嫌棄他就算在高檔餐廳依然沒有翩翩公子的風度。
久而久之,我會習慣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我會在對他的360度無死角挑剔里,毀掉自己和對方所有的好心情。
所以他很寵我,我們還是分手了。
最后,要怎么說你們才相信,我真的沒有不高興?
跟他分手之后過的第一個生日,因為第二天要做一個presentation,但是之前拖延癥發作演示資料還沒做完,所以只能早早回家趕工。完事之后,自個兒開了瓶酒,打開電視享受我改不了的惡趣味—古裝復仇/宮斗劇。這時候朋友電話進來了,
“生日快樂?。≡谀膬亨四兀俊?/p>
“在家呢?!?/p>
“真沒意思。干啥呢?一個人?”
“……喝點小酒呢。”
“一個人喝悶酒????別把自己搞這么慘嘛。出來嗨!我們陪你!”
“……”
朋友絕對是好意。最近下班之后,走得近的同事們也會有意無意地拉上我一塊吃飯,怕我一個人呆著想東想西不開心。
可是,為什么我就一定會不開心呢?“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不一定就是孤苦寂寞地喝悶酒??!雖然偶爾也不是不懷念被人寵的日子,但是已經清楚理智地決定了放手,就絕沒有沉溺往事的道理。
家人更是擔心,我覺得老媽簡直在家里寢食難安,以前半年也不見得會主動聯系我一次,最近一天一電話,
“你干什么呢?聲音怎么這么低?”
“睡覺呢?!?/p>
“現在這時候睡什么覺啊?是不是心情不好???”
“難得放假啊,想什么時候睡就什么時候睡嘍?!?/p>
“……是不是自己說了分手現在又舍不得啦?難過啦?”
“我難過什么……”
“也對,你不難過就好。我就怕你一個人不高興?!?/p>
“我真的沒有不高興?!?/p>
“也對。你自己說的分手,那你肯定是高興的。”
“我也沒有高興啊……”
難道我就不能心平氣和地回到單身狗的正常日子里,既沒有很高興也沒有不高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