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寥寥數字,再配上一組江南春雨杏花、吟風賞雪烹茶的清麗照片。
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意境,確實能輕易融化人心,瞬間把整個世界都變柔軟。
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會有人把這句話翻出來分享一下,“蠱惑”自己和圈中好友。不知不覺,大家“中毒”已深。
之所以說“蠱惑”,是因為人們往往會被眼前的安逸美好蒙住雙眼,沉溺其中,忘了問上一句,這靜好是用什么換來的?這安穩又是如何求得的?
前段時間,好久沒露面的閨蜜組織了一場盛大隆重的姐妹淘聚會,讓大家為她慶祝重回自由之身。
閨蜜本來是屬于在家里呆不住的類型,可自從她兒子降生,她就難得能出來一趟,也因此迅速轉變成怨婦一名。不是抱怨他老公經常出差沒法幫忙照顧家里,就是抱怨公婆遠在外地壓根指不上,再或者就是抱怨因為生這個孩子形象盡毀,失去自我。
我們都覺得她患上了產后抑郁,跟老公一言不合就開戰,一度婚姻都亮起了紅燈。最后,逼得老公沒有辦法,把他媽媽從江西接過來幫他們看孩子,因為他爸爸沒有退休,只能留在老家,所以老兩口就這樣硬生生地被拆散了。
婆婆一來,家務不用做了,除了喂奶,孩子基本也不用管了,相當于請了一個不要薪水的全職保姆。為了給孩子斷奶,也正好修復感情,她和老公去迪拜瀟瀟灑灑地玩了一個多星期,來了一趟甜蜜的治愈之旅。
聚會上,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閨蜜在滔滔不絕地講述她這場旅行有多么美好。看得出來,回歸自由的她心情很好,產后抑郁的癥狀也無影無蹤。她說:“生活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嘛!出去散散心,遠離家庭生活的瑣碎和孩子的哭鬧折騰,終于體會到歲月靜好是什么感覺,真是都不想回來了。”
我一直是靜靜地聽著,本來也不打算破壞她的好興致,可是聽到這兒我最終還是沒忍住,我我明知故問道:“這次出去玩兒那么長時間,孩子誰看著呢?”
“當然我婆婆呀,把她接來不就是為了給我看孩子的嗎?奶奶看孫子,天經地義的事兒。”
我又問她:“那你公公自己在家,誰給他洗衣做飯呢?”
“他一個人,自己湊合吃口唄。聽我婆婆說要不就自己煮點面,要不就去附近的親戚家蹭點吃。”
我問:“你老公平時工作挺忙的,怎么能有那么長時間的假啊?”
“他有年假,可是他們經理一開始不讓他休,說公司最近業務太忙,磨了好久才請下來的假。”
“出去玩兒得花不少錢吧?”我繼續問。
閨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沒花我們自己的錢。我爸贊助的,說只要我能調整好心情,別再跟老公鬧別扭他就放心了。”
我說:“你看,原來你所謂的歲月靜好,是一家人一起犧牲奉獻才換來的,你可要好好珍惜啊!“
閨蜜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后面就沒再說幾句話。過了幾天她單獨把我約出來談了好久,說我的話讓她深有感觸,她說已經和老公商量好了,讓婆婆回去照顧公公。孩子是他們自己的,還是應該自己盡好做父母的責任。
我很慶幸,閨蜜沒有怪我那天潑她冷水,而且還品出了我那句話背后的含義。
生活本就不易,無時無刻不充滿艱辛曲折和喧囂瑣碎。如果你感覺過得輕松自在,那必然是有人替你扛下了你該自己承擔的東西。你口中的“歲月靜好”,只是為自己逃避責任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家庭條件不好,大學四年省吃儉用,學習也十分刻苦。記憶中,她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上課永遠坐在第一排,總是在圖書館關門前最后一個被老師攆出去,每年都能拿到一等獎學金。那時的她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勵志教材。我們關系一直不錯,她是我大學時代的榜樣,而她也把我當做學校里唯一能傾訴心事、描摹夢想的朋友。
畢業時很多同學選擇回到家鄉,考個公務員,再相個親什么的,希望從此安穩度日。可當時的她卻躊躇滿志,選擇去北京工作,深信能夠靠自己的雙手為自己、為家人編織出一個美好未來。
大學期間的辛勤付出和優異表現,讓她很快拿到了一家心儀公司的offer。剛畢業的那段日子我們經常聯系,時不時地煲個電話粥,互相說說初入職場經歷的人和事。聽得出來,她比上學的時候還要拼,幾乎天天都加班加點地干。幸運的是,上司還算賞識她的才干和努力。糟糕的是,她被同事們孤立了。每天除了累死累活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她還要應付那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但那時的她,依然堅定執著而又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幾年過去,我們給彼此打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只是在對方的朋友圈里偶爾駐足,點個贊或者留下一句問候。
記得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她在朋友圈里發布了這樣的一句話:“我的新年愿望是不再讓自己那么累,不再拼死拼活,只求歲月靜好。”
剛一發布,就點贊無數,還有人留言說:人生苦短,我們都該放下心中的欲望,靜享生活的美好。
我沒有點贊,也沒有留言。真得無法想象,以前那個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的她,竟然也中了“歲月靜好”的毒。
猶豫了好久,還是撥通了她的電話。聽到我的聲音,她有些驚訝:“好久沒聯系了,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了?”
“就是想你了,想問問你最近怎么樣?工作順利嗎?”我沒有提及看到她朋友圈消息的事。
“就那樣吧。”那種隨意懈怠的語氣,讓我覺得她像個陌生人,完全不是大學時我熟悉的那個她。
幾年前,我們打電話時一提起工作她總是滔滔不絕,還經常讓我給她負責的一些工作出謀劃策。
什么都要盡力做到最好,那才是她啊。
“感覺你狀態有些不好,是不是身體你太累了?”我關切地問。
“身體還好,就是心累。最近常在想,也許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都是錯的。不想去拼了,想向別人一樣,活得輕松點。我是看透了,就算工作再怎么拼,也抵不過殘酷的現實。甚至想過辭職回老家,去過安逸日子了。”
“如果回老家,你會不甘心嗎?你還記得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嗎?”
那邊沉默了良久,半晌才無奈地說出一句:“我不甘心,也并沒有忘記我的夢想,可是在北京像我這樣沒有家世背景只能硬拼的小白領,什么時候能熬出頭來?”
“我知道從上學到工作,這些年你付出了多少。可也正是因為你的付出,你才一步步走出窮鄉僻壤,走進夢想的大學、理想的公司,才能擁有現在的一切啊!你覺得回老家,找個人嫁了,就能完事大吉,不用再拼了嗎?你沒看到,連咱們大學同學里考上公務員的,過得不也都是五加二、白加黑的日子嗎?”
我越說越激動,“在大城市打拼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當年的你有多能拼,你自己都忘了嗎?職場永遠不會像學校一樣,只要你肯努力學,就會有好成績,就能拿到獎學金。職場要拼的東西太多了,拼能力、拼背景、拼情商、拼人脈……即使這些你全有,可是不去奮斗也是白搭。你這些年堅持得那么辛苦,你現在卻說想要“歲月靜好”,還不如直接說自己想放棄夢想,半途而廢!”
我并不是要給她打雞血,喝雞湯,我只是想讓她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聽著我這一通狂轟濫炸,她半天才緩過勁兒來。
“我承認我是想打退堂鼓了。上學時,拿到一等獎學金是我的目標,所以努力地學;工作后,讓自己、讓父母生活得更好是我的目標,所以我拼命地干。剛畢業那幾年雖然干得辛苦,可是連續地升值加薪讓我充滿動力,讓我知道自己是在一點點接近目標。可能最近這兩年好像遇到了瓶頸,越來越感覺自己每走一步都很艱難。看著別人吊兒郎當地干,我覺得之前太跟自己較勁了。”
我恍然大悟,她這應該就是走到了所謂的職場發展平臺期,就如同我們女生減肥時遭遇的瓶頸期一樣,的確讓人心灰意冷。
掛電話之前,我跟她說:“我并不是要你一味地去硬拼,只是怕你把想象出來的”歲月靜好”當做一個防空洞,讓自己藏在里面,忘了夢想是需要曬在陽光下的。時間久了,你會失去繼續奮斗的努力和勇氣。”
2016年的12月31日,她又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去年許下的新年愿望沒能實現,這一年又在忙忙碌碌中走過。雖然辛苦,但很充實,又離最初的夢想進了一步。感謝摯友讓我在迷茫的時候醒悟:真正的歲月靜好,不是安于現狀,更不是自我逃避,而是在奮斗過后問心無愧的一種滿足感。”
我在心里給她點了個大大的贊。
在本可以迎風奔跑的年紀,別那么急著追求歲月靜好。等你強大到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時,你想要的安靜與美好會自己找上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