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和6月24日我參加了畢希名老師的《平衡觀點說心理》培訓活動,作為一個80歲的老頭子,還能這么精神矍鑠的給我們講課,這首先就給我很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一個心理學行業的從業者,我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非常重。而且心理學行業是一個永嗯遠年輕的行業,它需要從業者,活到老學到老。而且我們年齡越大,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貢獻應該是越大的,我們要不惜吝嗇的把自己的每一份力量貢獻出來。此次培訓給我很多的啟發,現在總結為以下四點:
第一,心理需要非常非常扎實的理論功底。
雖然自己已經取得了三級和二級的心理咨詢師證,但是上完畢老師的課之后,我感覺自己在他面前跟一個沒有學習的人有什么差別。畢老師對心理學上的每一個心理學術語的定義把握的非常的準確,而且有自己對它的理解,并且能夠對其他一些相近的概念做一些非常準確的區分。畢老師能夠對心理健康的九個原則脫口而出,而且對于每一個原則的基本內涵,做了非常詳細的解釋,我想這即是他的理論,也是他人生的閱歷。
我們對于他的理論功底非常的佩服,但是他說我不聰明,但是我會背。他又跟我們講起了艾賓浩斯曲線,不及時復習就是在浪費時間。是啊,我學了這么多的理論知識,如果不及時的進行實踐性的活動,或者是進行新一輪的復習,馬上就和常人無異。看來自己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需要加強。
最關鍵的是,畢老師不只是在心理學行業的這個理論功底,同時他還是在物理以及生理醫學方面有非常扎實的功底。他剛上大學的時候是報的是物理學,所以他的物理學功底非常扎實,但是后來因為個別原因,他從事了醫學,這一從事就從事了20年,他是在40歲左右的時候才從事了心理學。他能夠把三個行業的理論知識,共同的鞏固起來,形成一段自己的一套獨特的心理學理論。尤其是他講的關于,睡眠,熬夜,以及呼吸方面的心理跟生理的互相的結合,讓我真正懂得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結合。作為一個心理從業者,對醫學心理學還是應該有所涉及的。
第二,心理辨識比心理診斷更為重要。
這是一個非常人本主義的想法,在我們學習心理學的基本教材的時候,對于診斷這一章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會把各種類型的人,根據他的犯病的時間,犯病的嚴重程度,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以及精神障礙。可是對于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直接告訴別人,你是神經癥,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心理問題非常的嚴重,他們對于如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就會有非常大的心理負擔。因為這些專業術語是一個從業者應該掌握的,而不是一個普通的來訪者掌握的。我們要做的是,幫他解決心理問題。
我接第一個案子的時候,我根據他的時間,判定他為神經癥了,但是對于我來說,作為一個心理學從業者來說,這樣的案例是可接可不接的,但是我沒有具體的給他下具體他是什么樣的病癥,我只是耐心的傾聽,給他布置作業,然后我們一起去解決問題,結果很短的時間,他就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在過年的時候,他給我發了一個短信,感謝我在在他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
第三,學會用心理學的角度去看世界。
學完心理學之后,我們心理學行業的從業者,尤其是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講師,往往是在來訪者求助,或者是有一些困難的時候,才去用心理學的,知識去解決這樣的問題,把心理學理解非常非常的片面。我們要學會用心理學觀點,時時刻刻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發生的問題。比如當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競選活動的時候,怎樣用心理學的觀點去,幫助他們做一個競選的活動?
孔融的教育最讓我難以忘記。
比如孔融讓梨,孔融的父親是如何去教育一個兒子的?孔融作為家中的老二,為什么總是他被推選出來,說他讓梨的故事,他的故事別人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他父親專門說出來了?作為一個老二,你把梨讓給了老大,讓你的老三,那么作為老大,怎么做人呢?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么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門人說: “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后,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于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后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后就不一定聰明。”孔融立即反駁道:“那么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孩子從小就這么傲氣,喜歡跟別人頂撞,而且是和大人的體重,作為一個父親,不但沒有制止,還把它作為一個宣傳的材料,讓孔融感覺這是對的。這樣對他以后的殺身之禍,埋下了病根。
孔融時時和曹操作對,而且是公開的批評,當然曹操非常的憤怒,找個借口把他殺了。
可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女,他們的子女也是這樣的性格,那么,即使能夠幸存,也只是一時的。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么?”答說:“哪里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這好像就是在說曹操,我他媽知道你殺了我父親,也肯定會殺我的,你要是不殺我,你就是個傻逼)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于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愿望!”(死到臨頭還要傲氣一把:曹操,謝謝你,這就是我們的愿望)。一于是引頸就刑,顏色不變。時人都為之悲傷。,
第四,心理健康是一生的課題
我們一直在追求心理健康,那心理健康有沒有止境呢?答案是肯定沒有的。我們的人時時刻刻在處在各種各樣的不平衡中,心理健康,那就是心理平衡,找一個支點讓我們的心理平衡。就像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它需要三者的一個互相平衡:就像一個家庭之中,夫妻和孩子,就是一個三角平衡:一個人,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天平之間的支點:自知之明,就是一個三角平衡。
而且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各種新的環境,新的情況在不斷的變化,作為一個心理學從業者來說,需要時時刻刻的與這個社會發生聯系,去研究這個社會在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找到這樣新的平衡點,來平衡人們的心理問題。
如果從發展心理學來說,我們從出生到老,每個階段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不平衡,需要我們每個人自己去面對去解決,我們生而為人就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