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有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個人最頂級的聰明,就是能清醒地認識他人,管好自己。
只有管好自己,才有資格要求他人,影響身邊的世界。
正如孔子所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想正人,先正己;要正己,先正心。
管好自己的心,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能活得通透順遂。
在別人心目中,你未必有那么重要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往往會高估自己,而小看別人。
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痹谶@個世界上,比你更厲害的,大有人在。
你認為你有地位有能力,很了不起。其實,在別人眼里,你什么也不是。
達姆羅施,二十幾歲時,就成為美國樂隊指揮,他認為,自己無人能及。
一次彩排即將開始,但他忘帶指揮棒,助手建議跟別人借一根。
達姆羅施納悶,樂隊由自己一人指揮,別人怎會有指揮棒?
沒想到,助手拿來了三根,那是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和鋼琴手帶的。
達姆羅施大吃一驚。此后,他再也不敢驕傲了。
他知道,自己的位置,隨時會被他人取代;在別人眼里,自己永遠不是偶像。
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要把自己看的至高無上,否則,會讓你大失所望。
夏日,一位明星撐著傘走在街上,總感到后面有人跟著。回頭一看,是個小女孩。
明星問:“你是想要我簽名嗎?”小女孩說:“不是,天太熱,我走在你影子里比較涼快。”
你看中的,是自己的身份,而別人看中的,是你的用途。
你有用,別人會繼續用你;你沒用,別人都懶得理你。
事實上,不管你是什么人,就算是總統,也沒人有義務,對你頂禮膜拜。
早明白這一點,你會少很多煩惱。
做人有自知之明,管好了自己,再要求別人,別人才會服你。
齊國宰相晏嬰,德高望重,他對自己要求甚嚴,處處以身作則。
國家倡行廉潔,他吃糙米,穿粗布,坐簡易車,住低矮房。
齊景公要送他新車,還要給他蓋新房,他都堅決不受。
相國穿粗布,誰敢穿綢緞?相國住矮房,誰敢住廣廈?
你管好了自己,就可以要求別人也做好。否則,即使喊破嗓子,也沒人聽。
常言道:“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做人謙虛,行事低調,你不太拿自己當回事,你就會發現,別人正在把你當回事。
你想要改變命運,就要管好自己的心
古訓說:“福田心耕?!?/p>
一個人的福分,其實都和他的心念有關。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事情本身沒有好壞,重要是心如何調整。
人處于低谷時,有依靠固然可喜,但他人只能幫你一時,不能幫一世。
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自己對自己負責,遇事調整心態,積極面對一切。
釋迦牟尼,本來是一位王子,是王位的繼承人。
但是,當他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之苦時,就開始思索:
生命從何而來?生命盡頭有沒有歸宿?怎樣才能讓勞苦大眾解脫生死之道?
他放棄王位,離家出走,去找尋如何離苦得樂的辦法。
最后,他頓悟:人生實苦,悲喜自渡。于是興起佛教,讓很多人苦中修煉,得到了智慧。
蘇軾一生坎坷,三次被貶,但他坦然面對,最終獲赦。王陽明流放龍場,九死一生,但他自磨心境,最終悟出了大道。
可見,改變他們命運的,正是悲喜自渡的智慧。
莊子的妻子去世,他沒有哭喊,卻鼓盆而歌。惠子指責他不盡人情。
而他卻認為,人生死是自然的一部分,就應樂觀地生,超脫地死。
貧困一生的莊子,臨終時沒有好棺,弟子悲傷。莊子卻說,我以天地作棺槨,以萬物為陪葬。
假如,人們都有如此遼闊的心態,通透的生死觀,何愁人生不從容?
有道是:“自助者,天助之?!?/p>
你遭受的苦,要自己吃;你遇到的坎,要自己過。
人只有自助,上天才可助之;人若不自助,天也將放棄。
在你“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不要怨天尤人,順其自然走下去,并適時拐彎,就可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態即命運。一個人只有管好自己的心,才有可能改變好自己的命運。
你能管好自己,就能過好一生
《灌園記》中講:“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p>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管好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
如果你不能夠征服世界,那就讓家人過上舒心的日子。
管好自己的事,心里閃著小星星,生活才會亮晶晶。
有人月入上萬元,但黑白顛倒的生活,你未必能受得了。
你同學和妻子鬧離婚,但背后原因復雜,你未必能調解好。
所以,別人的生活不必羨慕;他人的事情不要摻和。
人吶,其實沒多大的本事,既毀滅不了地球,也拯救不了月球。
管好自己的一攤子事,不給他人添煩,不給社會增亂,也就行了。
正所謂:“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p>
管好嘴巴,少惹麻煩;管好心情,得失坦然;管好脾氣,避免禍端。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虧待自己;生活就是修行,需要修心煉德。
無論你現在心情如何,生活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否定自己的付出。
付出總有回報,你變強大了,人生就會越來越美好。
愿你:立好自己的德,干好自己的活,沒有閑事掛心頭,常度人間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