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老先生曾不只一次地對媒體說,想認識我的人,可以暫時把《鄉愁》這首詩忘掉。《鄉愁》它遮住了我的真面目。
也只有暫時忘掉憂民憂國胃痛臉的詩圣杜甫,才能看到一個柔情無限的情圣杜甫,看到他背后不離不棄的“老妻”,看到他們一生琴瑟和諧、相濡以沫的愛情。
1
開元二十九年,杜甫已經是個老文青了。
杜甫這時正在齊趙之地浪蕩,整天跟一班驢友游山玩水登臺,喝酒打獵唱歌。
這日他收到在山東當巡視員的老爹杜閑的信。
“子美呀,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上心呢?隔壁老李家李三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你爹我也老了,想抱孫子了。前些日子有人給你說了弘農縣財政農糧局副局長楊怡的女兒,這姑娘我聽著不錯,琴棋書畫都懂,品德也是極好噠。房子我也給你買好啦,去吧。”
就這樣,杜甫帶著老爸的書信到岳父家上門去了。
一番言談舉止考核下來,楊怡對這個未來女婿十分滿意。
臨走時,楊怡拉著杜甫的手,囑咐道:“子美呀,你雖然科舉不第,但好在為人忠厚老實,跟那些個風流成性的詩人不同,我才舍得把女兒托付給你,你可要好好待她。"
杜甫又是臉紅又是感動,點頭稱是。
這一年,29歲的杜甫和19歲的楊小姐,兩個官二代結婚了。
他們結婚時,應該配上民國結婚證上的誓詞。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
他們互撩時也是極有意思的。老杜的詩中總把自己的夫人稱為“老妻”。
楊小姐兩眼含情脈脈:“小帥哥。”
杜甫呆頭呆腦木訥傻笑:“老太婆。”
楊小姐:“……我可能嫁了個假詩人”
“假詩人”自有“假詩人”的好。
唐代納妾成風,此時杜甫家境殷實,往來皆是風流人物,也經常被喝酒打獵寫詩的朋友帶去風月場所,所謂“佳人近滿船”。
但老杜專一啊,一直謹記岳父的叮囑,沒蓄妓,也沒起過納妾之心。
非但如此,他還看不慣這些已婚朋友縱情于犬馬聲色。
李梓州帶他去泛舟,喊上了一大幫美女,他卻說什么“使君自有婦,莫學野鴛鴦。”
喂,李梓州,你是有老婆的人啊!
2
不說兩人新婚燕爾,如何同行同坐、同止同息、言合意順、如膠似漆。
且說杜甫畢竟胸懷濟世安民的壯志,雖然科考落榜過一次,也還期盼有一天能“會當凌絕頂”,整天跟老婆在家里膩歪總不是個事。
但他又不好意思跟楊小姐說,老妻正當好年華,獨留家中守活寡,于心何忍。
一日兩人正在手談消遣傳情。
老杜鼓起勇氣吞吞吐吐的說:“媳婦,世界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他媳婦楊氏夫人輕輕笑道:“男兒志在四方,這樣很好,我一個小女子,便做你的退路好了。”
我便做你的退路好了。多簡單的一句話,杜甫心想,卻比我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詞更讓人心腸一熱呀。
他拍著胸脯說:“我一定混出個名堂來,到時候我陪你江湖泛舟,下棋畫畫。”
他不知道這個到時候,一等就是二十年,而且那時候,他也沒能混出名堂來。
杜甫背起行囊就走了。
他像個新粉一樣追著大偶像李白,兩人喊上高適,一起喝酒打獵,入深山訪隱士,“醉眠秋同被,攜手日同行”;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簡直就是天雷勾地火。
這時,老妻在家里等他。
元寶六年,一直在外壯游的杜甫滿面春光跑回家來。
原來,朝廷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考試,凡是有才能的,都可做官。
杜甫說:“走,我們去長安,這一次我一定可以功成名就,我們就在帝都買房生活啦。”
楊氏夫人說:“好,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兩人賣掉了老家的房子,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來到了長安。
他沒想到這所謂的全國統考不過是小人李林甫用來取悅玄宗的一出“野無遺賢”的鬧劇。
他落榜了,回到家里,她說:“沒關系,我相信你。”
沒關系,我相信你。后來他每次失落時,她總是這么說。
他獻三大禮賦得到皇帝賞識,最后卻因奸臣讒言不得官時,她說:“沒關系,我相信你。”
他為謀官位寫詩作詞取悅達官貴人卻不能得償所愿時,她說:“沒關系,我相信你。”
他貧困潦倒,不得不把她和孩子安置在帝都之外時,她說:“沒關系,我相信你。”
他的孩子在饑荒之年餓死了,她悲痛欲狂,看到他自責的胃痛臉,她還是說:“沒關系,我相信你。”
時間來到元寶十四年,這是他和老妻進京的第八個年頭了,多年前年輕氣盛時吹的牛逼早已變成對老妻日益加深的愧疚。
這一年為了生計,他接受了一個小職位,衛率府兵曹參軍,主要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
這年冬天,天下起雪。在京看庫房和當保安的杜甫無比擔憂京郊的老妻,這漫天風雪,我的老妻無依無傍、受凍挨餓,我得回去看看她,有難同當呀。
他提起筆寫道,“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這一年,杜甫44歲,他的老妻,也34歲。
哎,這一身才學是賣不了帝王家了,我就跟老妻歲月悠悠,安靜廝守吧。
他想到。
誰知這也是個奢望。
3
打仗了,殺人啦!
就在這一年,“安史之亂”爆發。
亂世人命不如狗,最是書生百無一用。
杜甫這樣既不會曲意奉承,又沒有陰謀詭計的書生更是一無是處。
他只好帶著老妻和孩子加入滾滾的難民洪流,一路避難,顛簸流離,最后來到鄜州羌村,一個亂世中破敗的窮村子。
入夜,杜甫看著憔悴擔憂的老妻,老淚縱橫,說:“老太婆,這些年跟著我,苦了你了。”
抹了把淚,他又說:“聽說新皇即位了,亂世之中朝廷必缺人才,我去謀得一官一職,接你去享福。”
次日,他將妻兒托付給好友,只身北上去謀出路。
不料組織還沒找到,迎面便撞上了賊軍,被俘虜了去。
他被一路押至長安,他便一路扭頭看向老妻所在的方向,肝腸寸斷,我這一去杳無音信,又要讓老妻擔憂了。從此相隔六百里,生死兩茫茫。
一個月夜,身陷囹圄的杜甫又想起老妻。他拿起筆,把滿心的思念和擔憂都寫進一首詩里,這詩,便成了詩歌黃金時代里最動人的一首情詩。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
今晚月圓,她一定又想起我了,孩子們都還小,也不能明白她的思念,不能解她的憂愁。
她就獨自站在庭中癡癡地看著月亮,任那深夜的冷露打濕她的秀發,任那凄涼的月光照得她如玉般的手臂也生寒。
哎,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團圓相見,那時候月光依舊,定可以把我們的淚痕也照干。
不說杜甫如何在亂世兩軍中輾轉,只說那楊氏夫人,他的老妻。
她站在分別的村口,等啊,盼啊。
她想,這年頭人命如草芥,這個笨蛋,不會死了吧。
她轉即又安慰自己道,不會的,他還拍著胸脯對我說要混出個名堂帶我去享福呢。
于是,她就繼續等啊等,盼啊盼。
4
老天終是不負有情人。她終于等回來了杜甫。
那日鄰居家的小孩飛跑過來報信,上氣不接下氣:“杜大娘,你家老杜……你家老杜回來了。”
她穿著零頭布縫補的百結衣走出門去,看見一個熟悉的瘦削身影在村民們的簇擁中走過來。
她不禁熱淚盈眶,又趕忙拭去眼角的淚水,臉上滿是重逢的喜悅。
他們就這樣傻傻的站著,看著對方,傻笑,也不說話。
墻頭爬滿了看熱鬧的鄰居,你一言我一語,感慨這亂世重逢的苦命幸福夫妻。
孩子們跑過去圍著父親,他們滿身污泥、滿是補丁的衣裳堪堪遮住膝蓋,他們拉著杜甫的胡子問這問那。
她還是站著,看著她的丈夫和孩子們鬧做一團,邊抹眼淚邊傻笑。
這些場景,杜甫后來都記到了詩里: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
是夜,夫妻兩人互相講訴分別這幾年的遭遇,這劫后重逢好似做夢一般。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杜甫說:“老太婆,這些年我不在,苦了你了。”
他又說:“老太婆,我給你帶了些胭脂花粉,綢緞綾羅。你快打扮打扮,讓我看看。”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
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
他癡癡看著臉上重現光彩的老妻,柔情的說:“你真美呀,就像那花蕊一般。”
他又說:“從今往后,我們便不要再分離了。聽說高適那家伙在成都混得不錯,我們便去成都吧,買一塊地,種種田,我陪著你下棋,你彈琴我便吹簫相合,你畫畫我便為你題字填詞。”
5
在成都的日子也是清貧。
但總歸是能兩廂廝守,其樂融融了。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剛落成的草堂便有燕子來落戶了,在堂前午后飛來飛去。
小池塘里的兩只白鷗,朝朝夕夕交頸而鳴。
杜甫對老妻說:“你看它們多像我們剛結婚的時候,如膠似漆。”
杜甫又慚愧的對老妻說:“以前說好陪你下棋的,現在連棋盤都買不起,對不起你啊。”
老妻微微一笑:“只要人在,棋盤我畫一個就是了。”
畫紙為棋盤,也不嫌簡陋,兩人似新婚時一般談手傳情。
小孩們逃離了亂世的每日提心吊膽、擔驚受怕,調皮心性,把縫補衣服的針敲彎當做魚鉤在塘邊釣魚。
“晝引老妻稱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這一日杜甫又帶著老妻泛舟游江,蝴蝶雙飛荷花雙棲。
杜甫喝著老妻準備的茶湯和甘蔗水,看孩兒們在不遠處的水中嬉戲。
他說:“這些年顛簸流離,苦了你了。”
老妻還是微微一笑:“不苦,你在哪里,哪里便是家。”
這是杜甫一生中最溫情的歲月,他與他的老妻歲月靜好,又仿佛回到了青春時光。
但他們畢竟老了。
歲月來到廣德三年,這一年杜甫53歲,他的老妻43歲。
“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
累年經月的奔波和不如意,他的身體垮了,一身毛病。
離開家鄉這么多年,他想念故土了,想落葉歸根。
老妻懂他,她握著他顫抖的雙手說:“我帶你回家。”
她又說:“我們不老,正好青春作伴好還鄉。”
亂世經年,故土難回,況且他們又遇到天災。
漫漫的回鄉路,五年間他們又是四處輾轉,基本都在舟船上度過。
終也沒能回到故鄉,大歷五年的冬天,杜甫貧病交加,死于昌江中的一條小船上。
他死的時候,她守在身邊。
他還是說了那句一生中說得最多的話。
對不起,他說,苦了你了。
6
杜甫的一生,對他的老妻,除了愛戀,盡是感激和愧疚。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這世道不太平呀,可憐我的孩子還小,家中貧困,多虧了你母親我的老妻。
“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雖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哎,這輩子你跟著我,苦是嘗夠了。
“妻孥復隨我,回首共悲嘆。”
這亂世老妻孩子跟著我四處顛簸,陪我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光,幫我分擔了許多痛苦。回想起來,皆是悲傷感慨啊。
“何日兵戈盡,飄飄愧老妻。”
這戰爭何時才能結束啊,老妻啊我對不起你啊。
“偶攜老妻去,慘澹凌風煙。”
我的老妻在這亂世中對我這個不如意之人不離不棄,老妻啊,我帶你去歸隱,遠離喧囂,歲月靜好,你說好不好呀。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生活窮困潦倒,家徒四壁,我愁容不展,老妻看到如此,憂傷也爬上了她的臉龐。
世人多歌頌杜甫與李白的知交之情,聞一多先生這樣評兩人的相遇,“四千年的歷史里,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紀念的。”是“青天里太陽和月亮碰了頭。”
杜甫一生,為李白寫了15首詩。
而為楊氏夫人,他的老妻寫的,有據可考的就有20多首。
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這樣說:“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里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親切”。
感謝楊氏夫人,杜甫的老妻,她的無怨無悔和不離不棄,她的賢德和關愛點亮了杜甫窮困潦倒的一生,使我們老杜心中永遠深情柔情無限,讓我們看到一個自然、親切的老杜。
每當讀到老杜書寫在亂世中與妻子廝守的詩句時,就如“六神磊磊”說的那樣,“我翻書頁也會不自覺的輕一些,唯恐打擾了他們短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