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榮強
《道德經》第10章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老子的這段話究竟在講什么?解釋有很多種。我認為逐字逐句地摳其含義,十分必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做整體的把握。
畢竟年代久遠,版本各有不同,又是十分古老的文言文,因此,保持一定的距離,做整體的把握,以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反倒能夠理解老子原本想表達的意思。
這一章一共有六個反問句,讀起來令人想起了《論語》中一段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在這里,曾子連續用了三個反問句,講出了他所確立的三條何謂君子的標準,并且他自己每天都拿這三條標準來對照檢查。因此,他成為孔子的首席大弟子。
由此,我大膽的斷定,老子這六個反問句,其實也是他所提出的六條做人的標準。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函谷關的長官尹喜聽老子從“天道”講到“人道“,一定會忍不住問老子,你認為我做人做事怎么樣?究竟合于道嗎?
老子回答:我不了解你,沒法具體評價你。但是我可以跟你講六條標準,你對照自己評價就可以了。于是老子寫了這一章。
這六條標準,具體怎么解釋呢?
1.保持身體與魂魄合一、精神抖擻,能做到不失魂落魄的樣子嗎?
2.收斂凌厲的氣勢,待人親和,能做到像嬰兒那樣單純無害嗎?
3.像清除鏡子上的臟東西一樣,清除內心的雜念,能做到沒有一點瑕疵嗎?
4.用心從政,愛國治民,能做到不亂發政令瞎折騰嗎?
5.感知外界的各種好的與壞的信息,能做到內心寧靜不亂嗎?
6.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做到謙虛低調,不顯示自己很聰明嗎?
尹喜聽完說:我明白了!我離“道”還差得很遠。
接下來,我們暫且放下老子,談一談標準這個話題。在我看來,標準就是道,道就是標準。如果你希望寫好文章,在標準問題上必須悟道。如果你心中沒有若干標準,那簡直沒辦法下筆寫文章。
一方面,是關于文章的標準。在呆萌寫作訓練營里,對文章好與不好,我總是給學生強化“六言”這么一個標準: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言之有趣。如果這“六言”標準都沒有掌握,那你純粹屬于寫作小白。
常有學生問我:我的文章寫的怎么樣?我的回答是,我把標準都擺在這兒呢,你自己一對照就知道差距在什么地方。
另一方面,關于人、事、物的標準??鬃诱f“吾道一以貫之”,也就是拿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相同的事物,不搞雙重標準或多重標準。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標準,比如好人的標準、好男人的標準、好女人的標準、好老師的標準、好領導的標準、好房子的標準、好車的標準、好學校的標準、好公司的標準、好產品的標準、好政策的標準,等等等等……
我曾經跟學生布置這樣一個題目,那就是寫一本屬于自己的詞典,挑選自己認為非常重要的三五百關鍵詞,分別把它寫成詞條式的文章。這樣的文章,近乎對于每個事物確立一個標準。
我曾經有一個打算,至今也未曾放棄,那就是要寫一本名為《標準》的書,將會搜羅古今中外非常經典的標準界定,做適當的闡發。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