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有的同學帶了雨傘就打傘回家吃飯去了,還有一些沒帶傘的同學在教室里等家長來送傘。我也沒帶傘,中午我們是要回家吃飯的。我本來是打算冒著大雨跑回家。但是后來我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在那里等爸爸媽媽來送傘,我感覺到他們很驕傲,很被媽媽爸爸寵愛的感覺。我跟羨慕他們,于是我決定不冒雨往家跑了,我也等著,等著媽媽爸爸來給我送傘。
我在教室里一邊跟同學玩兒,一邊兒等著家里人給我送傘。漸漸的,很多同學都被家長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幾個同學了。終于我媽媽也來接我了。這時候,我的班主任老師也在教室里,她看見我媽媽來了以后就跟我媽說,今天我們數學考試了,你女兒兩大題都做錯了!然后又跟我媽媽說很多同學都做對了,但是你女兒把題做錯的,這次的成績不好。我媽媽聽了以后很惱火,很生氣,也覺得很沒面子。然后就狠狠的批評了我,在回家的路上,她一路上都在批評我:以后看這么差就別讓我來接你!我當時心情很差,心想,還不如自己跑回家了,就不會招致這一路的批評了。真后悔讓媽媽來接我。
本來,我讓家里人來接我是想感受到媽媽爸爸對我的那份寵愛和無條件的愛。但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頓批評和指責,我很傷心很難過。所以那個時候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決定以后什么事情都再也不依靠家長。只要是我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一定都自己做不給別人麻煩。而且如果是自己考試成績不好,或者是做錯了事情,盡量不讓家里人知道。同時我也感覺到父母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當我學習好的時候,他們才愛我;當我學習不好的時候,他們是不愛我的。所以我要努力好好學習,我盡量去討好他們,迎合他們。
這件事造成了我今天的性格就是,我會努力去把事情做好,證明給別人看。我是需要別人的認可肯定才能覺得自己足夠好,但別人否定我的時候我是要證明給他們看。其實,我是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去證明我自己,我也不需要別人的評價去評判自己。我就是我自己。
我也覺察到當年的我做出的那個決定仍然在影響著今天的我。今天的我是一個很非常獨立的人,我有什么事情盡量不去找人幫忙。我盡量自己解決,因為我怕讓別人幫忙,第一會給別人添麻煩,第二他們會拒絕我,第三會招來別人的指責和批評。
今天的我對那個八九歲的我說,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你這一次沒考好,并不代表你不是一個好學生,依然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生。當時的八九歲的你并沒有什么錯,你只不過是為了尋求歸屬感,為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父母的愛。媽媽的批評只是她希望你能夠做的更好,她用這種方式來激勵你。指責和批評也并不代表媽媽不愛你。
過去的我不斷的在尋求別人的認同,別人的評價和認可。只有在別人認可我的時候,我才會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當我看到了我有這樣的想法并且接納這一切的時候,我愿意改變自己的看法,我認可我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不需要向別人證明我的能力,也不依賴別人對我的評價和認可。我也不會過度地在意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指責。我自由自在做真實的自己!
如果我有一個能改變一切的魔法棒,我愿意讓當時的情景變成這樣:我提前帶了雨傘,下雨了,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打著傘,踩著水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