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刀是對著孩子還是她自己?
無培訓,無規(guī)范,無監(jiān)管,無獎勵,無處罰,隨心所欲,可自由發(fā)揮而又意義重大的一個職業(yè)是什么?
當媽。
無就業(yè)培訓的這些媽,想生就生,有幾個認真負責地先完成自我成長再考慮培育下一代?頂多孕期多讀幾本育兒書,臨時抱個佛腳,安慰自己已經(jīng)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勝任當媽一職。就如同每次期末考試之前的突擊準備。
可這些理論知識也許就是將來后悔莫及的源頭。
1
有一個朋友剛當媽不久,孕期讀了一本暢銷育兒圣經(jīng)。女兒誕生以來她便嚴格執(zhí)行作者的理論:每天按時喂奶,按時睡覺,盡量少抱。即使小寶寶因為餓而哭的昏天黑地,她也要看著表等到準點。如此培訓三個月后,小寶寶果然如書中所說,按時喝奶,按時睡覺,不需要太多關注。這個媽媽得意于自己的方法,她說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孩子纏身。而我看到的卻是這個孩子一到喝奶的時間就喝兩倍的量,因為她害怕自己餓肚子。無法想象一個不需要懷抱的孩子會有多么落寞,而她又如何能感受到母親的關愛?
這個小寶寶的安全感從小便被媽媽用所謂理智的刀切走一半。
而另外一個媽媽,信奉的是親密育兒法。從孩子一出生到四歲,她照顧的無微不至。只要孩子有需要,她便張開雙臂去保護去關愛。可是她在孩子需要自由成長自由交友的時刻也絕不放手:當孩子去幼兒園,她整日的擔心,還沒到時間就去把孩子接回家。她說她擔心幼兒園里的大孩子欺負她的孩子,她擔心孩子會學壞。如今,已經(jīng)四歲的孩子,不能正常去幼兒園正常與小朋友交朋友。因為他被保護的太多,他也和他媽媽一樣敏感脆弱。當其他小朋友并無敵意逗他玩兒的時候,他卻及其恐慌和害怕。現(xiàn)在連他自己也認為他們在欺負他。
這個小男孩的自由被媽媽用敏感的保護刀切走了一大半。
也許我們都還沒學會如何跟著孩子的成長步伐來調(diào)整我們愛的方式。
有人說,孩子的成長就是慢慢離開我們的過程,我們要學會如何從最開始的無微不致到不斷放手。我們不能拿著自己狹隘的刀去剝奪孩子正常發(fā)展的需求。
也有人說,媽媽們不會放手源于我們強烈的不安全感,因為我們渴望和孩子永久的連在一起,孩子永遠屬于我們。
但我們也明白,媽媽不能把孩子當作生活的寄托。
所以,媽媽先要學會自我獨立和完善,再學會陪伴、引導和放手。
2
我的一個好朋友,有倆娃。她絕對是個人人都想擁有的媽媽:溫柔且勤勞,給孩子十萬分的自由,并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和思考,同時也在追求自己的小事業(yè),每天都帶著孩子去興趣班,緊接著再回家做美味的飯菜。在我看來,她就是傳說中的優(yōu)質(zhì)媽媽。但她說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忙虛脫了。
也許她的那把刀實實在在插在自己身上,希望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呵護和培養(yǎng)孩子。
這個時代我們周邊有無數(shù)的喪偶式婚姻,爸爸除了上班和陪玩已經(jīng)沒有精力和能力再去管教孩子。也許他們有巨大的工作和養(yǎng)家的壓力,也許他們對培育孩子沒有媽媽那么敏感。但無論怎樣,媽媽們確實處在一個極具挑戰(zhàn)的時代,每個媽媽的精神都高度緊張,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未來更有競爭力。
早教班、興趣班、補課班……,僅僅是陪著孩子一起去這些課程都已經(jīng)讓媽媽們精疲力盡。對于普通家庭,報班需要的資金足以成為媽媽拼命掙錢的推動力。于是,忙于事業(yè)的媽媽幻想用錢砸出精英教育,因為她自己實在是精力有限。
她們把刀交給老師,堅定的認為專業(yè)的老師能代替她去培養(yǎng)孩子。
于是社會上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越來越多的智商評測中心。先不說這些“權威機構”良莠不齊,僅僅用錢是無法分辨出好壞,就說說我們有多少媽媽真正懂得理解和引導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盲目的相信權威。
3
對于當媽,最重要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我私以為是:分辨和批判真?zhèn)蔚莫毩⑺伎嫉哪芰Γ朴谟^察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平衡的能力。
(1)要完善自己
慢慢找到愛孩子的源頭,并將其完整。這個源頭,就是媽媽自己。學會愛自己完善自己,你才更有力量和智慧去愛孩子。
(2)要有一顆敏感的心,有共情力
仔細觀察孩子,關照孩子的內(nèi)心,提供孩子所需。他需要自由就給他自由,哪怕他會弄的一團糟,也要讓他去勇敢嘗試,不要用媽媽的謹小慎微去遏制孩子的真實感受。他需要關懷就要馬上給予,讓他體會到父母堅實的臂膀。
(3)要積極思考,而非被動接受
不要那么容易被別人的育兒大法所迷惑。要學會從源頭來考察這些觀點,是否違背人性,是否壓制孩子的天性,是否讓孩子痛苦而非幸福,是否父母在逃避引導的責任,等等。
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去感受。
(4)要平衡好自己和他人的關系
無論是對孩子、家人還是朋友,媽媽都要學會先讓自己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有一個輕松而不浮躁的心情。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達到的某種生活狀態(tài)需要別人的幫助,也要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比如,媽媽每天做家務帶孩子很累,她可以讓不加班的爸爸代勞或者讓爺爺奶奶適當?shù)奶峁椭S直热纾习嗉由蠋Ш⒆右呀?jīng)讓媽媽疲憊不堪,可以考慮和其他朋友一起輪流照顧你們的孩子,這樣就可以有時間自己出去放松。但是完全把孩子脫手給他人帶養(yǎng)又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選擇。
最后總結一句話:如果媽媽有把刀,不要指向孩子也不要刺向自己,心平氣和的將它放下,感受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