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秋意漸濃,菊花飄香,螯封嫩玉,紅膏滿蓋,又到了饕餮客們享用大閘蟹的好季節(jié),一場屬于秋天的美麗邂逅即將上演,工作閑暇之余繼續(xù)聊聊食蟹的那些事。
? ? ? 螃蟹入饌歷史悠久,食法眾多,古今吃法各異,在諸種食法中,最能顯示蟹的特點(diǎn)的食法是原只清蒸,明后至今備受推崇,蒸蟹烹前充分清洗,并捆牢鰲足,臍向下排放籠中(也可臍向上以防鮮汁流失),旺火沸水速蒸至透,自剝自食,在“食蟹界”流行著“文吃”和“武吃”兩種獨(dú)具特色的食蟹文化。
? ? ? 在介紹文吃武吃之前,大家要首先清楚螃蟹身上哪些部位是不能吃能的,畢竟食以安為先。蟹腮、蟹胃、蟹心和蟹腸四個部位均是不能食用的。蟹腮是蟹的呼吸器官,用來過濾水質(zhì)的;蟹腸里面有蟹的排泄物;蟹胃躲在蟹黃里的三角包兒,也有蟹的排泄物;蟹心也叫蟹六角板,呈六角形,藏在蟹腹中間黃膏最厚的地方,最寒涼的;無論文吃武吃上述四個部位都要去除干凈。
? ? ? ? 持螯、飲酒、賞菊、吟詩,是古代文人騷客每年金秋時節(jié)的一項(xiàng)雅事,所謂的文吃,便是古時的文人雅士們以品蟹為由邀上三五知己喜歡聚在一起,每人還會自帶一套食蟹工具,俗稱”蟹八件”,在做工精美的蟹八件使用中傳來清脆的撞擊聲,儀式感強(qiáng),好不風(fēng)雅,不難看出“文吃”吃的是工具和一份文雅從容。
? ? ? 據(jù)相關(guān)文獻(xiàn)考證,“蟹八件”初現(xiàn)于明代,由最初”蟹三件“(錘、刀、鉗)逐漸演變而來,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釬子、小匙,后又發(fā)展到蟹十件、十二件,甚至鼎盛時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達(dá)六十四件,至晚清,江南一帶的人家還把它作為女兒出嫁時的必備嫁妝,含有"飛黃騰達(dá)"的意思。蟹八件一般用銅打,講究的用白銀,用“蟹八件”工具食蟹比起徒手上陣、拿起螃蟹就掰扯的吃法提升,使用蟹八件“文吃”顯然更契合古人的風(fēng)雅之道。
? ? ? 一般“文吃”螃蟹程序如下,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后拿釬、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fā)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yáng)頓挫的食曲。當(dāng)用小湯匙舀進(jìn)蘸料,端起蟹殼而吃的時候,那真是一種神仙般的愜意享受,風(fēng)味無窮,最后“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式巧焉”(明朝劉若愚《酌中志》)。
? ? ? 一般用“蟹八件”“文吃”一只螃蟹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個多小時,現(xiàn)如今生活節(jié)奏快,誰還靜下心耗得起這個工夫,有這個閑情雅致慢慢品嘗呢,不排除也有少部分人追求士大夫文人情懷風(fēng)雅,但大多數(shù)附庸風(fēng)雅,更多的人們愿意追求的是大快朵頤的"武吃",武吃雖有囫圇吞棗之勢,但不少一分鮮,螃蟹拿到手里,不用任何工具,只有手和牙齒,手掰螃蟹殼,牙咬螃蟹腿,時不時的沾點(diǎn)醋,不一會一只蟹就吃完了,誰也不用嘲笑誰,吃就一個痛快,“武吃”吃的是快意和粗獷,此種吃法有兩個缺點(diǎn),第一就是吃完滿手都是油,第二就是吃不干凈。筆者個人認(rèn)為,食蟹追求鮮味為之要,科學(xué)食用即可,不用拘泥于到底該“文吃”還是“武吃”呢,文武結(jié)合就地取材巧用螃蟹腳爪或有條件下使用刀和剪,可以減少牙齒的使用,這對于牙齒不好的人來說是個福音,同時因?yàn)橛辛斯ぞ叩膸兔?,吃完螃蟹的你可以不用滿手都是油了,彰顯衛(wèi)生文明,優(yōu)越感油然而生。
? ? ? (未完待續(xù))(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