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伶霏(日更千字2,用時30分鐘)
當你你不知道該寫什么的時候怎么辦?很多時候面對無標題文章下的空白,大腦也是空白的。如果沒有發生特別的事件,受到特別的刺激,有了特別的感慨,似乎不知道該寫什么!看到首頁各種題材和角度的好文,也在疑惑他們的靈感來自哪里,他們的素材怎么獲得的。
想歸想,有時候,做了比空想更有體驗價值,也更有收獲吧。雖然道理懂得很多,在前行的路上卻艱難很多。日更千字是個不大不小的目標,只要能達到千字的標準就好了,不管寫什么,不管什么內容,字數到就達標了,這應該是寫作之初最簡單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寫的出來。至于內容有多精美,角度有多獨特,用詞有多創新,似乎是可以無障礙寫出千字后要達到的事情。
我不知道自己日更千文的目標能持續到幾,但起碼要先有個目標吧。能跑2公里之后,才會想跑5公里,能跑5公里,才會想著10公里,依次才會有半馬和全馬的目標,如果2公里都跑步下來如何跑10公里呢。日更千字就像跑步的2公里,千字都寫不出來如何寫長文,寫小說。除了寫作和跑步以外,很多事情似乎也是這個道理,都說一件事情只要開始了,這件事情就已經完成了50%。
還有一種方法叫清晨寫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筆寫東西,把腦子里出現的所有想法都一一記錄下來,我曾經嘗試過,確實能寫出一些字來,邏輯性雖然差些,卻也會蹦出一些美妙的詞句來。日積月累下來,一定也是很好的素材呢。
積累對于寫作來說太重要了,不論是看書的輸入法,還是平時的寫作訓練。其實在這進出之間,大腦已經被這不計其數的字句梳理了一遍,邏輯性會越來越強,大腦中積累素材的倉庫也會越來越豐富。
開始寫千字要2個小時,慢慢的要1個小時。大腦是可以訓練的,就在于有針對性的訓練并持之以恒。
《刻意練習》這本書中就是專門講述獲得一項技能并成為專家的方法,在分析了體育運動員,小提琴家等若干專業人群后,發現了每個行業中最優秀的人,其成長之路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有幾個因素不可缺:
第一,刻意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就是目標的重要性;
第二,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其實由于每個行業不同,時間的分配多寡也有區別,所以1萬小時定律也是研究人員為了好記而設定的一般規律;
第三,有對比和反饋,最好有更專業的人士的指導和反饋;
如果套用在寫作這件事情上,就是要將自己的作品和優秀的作品進行對比,找到區別,最好有指導和反饋,然后設定目標,持續的練習。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寫作的成長之路就會呈螺旋式的上升。
那時再回頭看日更千字的目標,會不會覺得很幼稚,又很簡單呢。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