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晚補聽了憶如塵的打造個人品牌復盤課程,其中講到的一個禪師的故事,讓我思考許久。本以為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一個禪師問小和尚,往一個杯子里加核桃,直到不能再加核桃,請問滿了嗎?小和尚回答“滿了”,禪師再往里面加了一些米粒,這時候滿了嗎?小和尚又回答到“滿了”,禪師又往里面加了一些水,這時候滿了嗎?小和尚又答到“滿了”,這時候禪師又往里面加了一些鹽,鹽溶解了。小和尚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若有所思。這時候禪師又拿了另外一個杯子,先往里面加滿了水,然后再往里面加鹽,請問現在加核桃進去可以嗎?
?當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柴米油鹽等小事,為了不重要的事情忙碌一生,看似忙碌,但是當你回想一生時,可能會想不起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你能否找到生命中的那顆核桃,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在忙今天的事情還是明天的事情,還是未來的事情?你的核桃是什么?
? 最近的我確實是在忙碌“柴米油鹽”的事情,提前體驗家庭煮婦的生活,時間和心思都被這些“柴米油鹽”占據著,聽到如塵的這句話,我內心為之一震,看似忙碌的一生,但是當你回想時,能夠想到什么?忙碌的這幾天,沒有記錄,沒有思考,當我回想這幾天,是不是毫無收獲呢?
?認真梳理了一下這幾天的煮婦生活,從20號開始,到今天23號,已經有四天了,我經歷了一些什么,有哪些收獲?先用一張思維導圖簡單的畫了一下,主要分為三個大的部分,一個是回憶了這幾天做的菜式有哪些;第二部分是“第一次”,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都在這幾天體驗了,比如第一次殺魚,發現原來刮魚鱗是這么難的一件事,會把魚鱗刮得飛濺到四處都是,后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沒有找到訣竅,在奉獻了自己的一點鮮血之后,更加理解“庖丁解牛”的意義。第一次炒新鮮的魷魚,平時在餐桌前吃的那些漂亮刮花的魷魚,在我請教度娘以后,也同樣刮出了一炒就卷起來的魷魚花球。還有第一次蒸魚,第一次煮五花肉燜香芋,記憶中媽媽做的菜式當中,我吃過的都憑著自己的感覺把它做出來了,有些雖然沒有親眼看過制作過程,但是自己搗騰或者百度一下,也算創作出一道菜式出來了。如果就把人生當做一個游樂場的話,我想這次的體驗也是值得的。第三部分就是“新煮意”,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的一些心得和收獲,其實這個就是思考。比如說每天都要思考買什么菜,要考慮一個葷素的搭配,還有顧及家庭各個成員的口味,還有盡量每天不重樣,現在想想每個家庭的煮婦都是了不起的角色,我對媽媽嫂子又有了新的敬意。正如憶如塵課程里講到的一點,對待他人多一點慈悲心,換位思考,有些事情我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你體驗過他們的過程,就不會只是做一個只會簡單粗暴下評論的“評論家”了。
如果不去梳理,可能就是庸庸碌碌的度過了,但是當我去回憶梳理的時候,就是一個整理的過程,好像磁盤的碎片處理,可以把這次的“煮婦生活”歸檔分類,納入我的技能包中。
? ? 我人生中的核桃是什么?還在尋找中,但是行動起來了,就會找到,而且就算是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我希望自己也不要被淹沒在其中,而是要時刻保持著覺察,直到找到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顆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