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結合于上世紀90年代初。
兩口子從小就是同班同學,到了適婚年齡,經人介紹,一對手表,一臺縫紉機,一臺電風扇,一輛自行車,開始了一輩子的磕磕絆絆,相扶相持,談不上青梅竹馬,郎情妾意!
原本以為平淡無奇的結合,剩下來的就是相安無事的生活,可婚后的二人活脫脫一對歡喜冤家,先結婚,后戀愛這樣的劇情更適合他們,有歡笑,有淚水,酸甜苦辣都嘗遍,千帆過盡,還是要相扶相持過一生。
小的時候,剛好可以打醬油的年紀,便成了爸媽的愛的信使。每天清晨,天微亮,爸爸就空腹出工,隔3至4個小時才會回家吃早餐,我媽做早餐的時候都會先用麥片沖個雞蛋差我給我爸送去,給他補充營養,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我上初中,從未間斷。
愛的細水長流,吵得深沉熱烈。
年輕氣盛,三言兩語不合,誰也不甘拜下風,吵架勢在必行。
如果說吵鬧是生活的調味料的話,那我就能頓悟為什么我們家炒菜從來只放油鹽辣椒,再無其他調料。兩口子一開吵,秒變陌生人,誰也不是誰的誰,擺事實講道理,都是據理力爭的個中好手,一時半會吵不出結果就冷戰,苦了我個小娃娃夾心餅干樣的當傳話筒,先告訴我爸要吃飯了,再告訴我媽哪里哪里有個事要處理下,過個幾天兩人一和好如初,苦的還是我個小娃娃。除開吵架的時候,對待小孩子教育的問題,兩人立場出奇的統一,從來都是唱的白臉,幸好奶奶唱紅臉為我保駕護航,但是也有奶奶的羽翼保護不到的地方。有天晚上我早早就睡了,爸媽回來都半夜了還是不忘叫醒我檢查作業,一旦發現作業沒做,或是找他人代筆的,二話不說,撕了重來,7月份的暑夜,他倆睡蚊帳,吹風扇,相擁而眠,獨留我一個在長方凳上奮筆疾書,沒空調,沒風扇,也沒有蚊香。自此以后,每天作業都是主動按時寫,再也不會跑沙灘上捉蝦蟹,威脅大孩子給我寫作業了。
時間搖搖晃晃,轉眼銀婚已過。
少來夫妻,老來伴,一點沒錯。
姐弟三人已長大,工作讀書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爸媽恍惚間成了留守父母,就盼著我們三姐弟齊刷刷回家的日子,殺雞宰鴨,做一桌團圓菜,話家常。
娃娃們不在家的日子,媽媽迷上了廣場舞,每天晚餐過后,爸爸先準點把媽媽送至廣場,再回家收拾洗碗看電視,掐著點兒燒壺熱水說”你媽跳完回來要洗澡,給她燒壺水“這就是相濡以沫吧,要知道我爸以前是大男子主義專業戶,像洗碗家務這類活堅定的認為這就是女人該干的活兒,不干男人事。現在不僅會幫媽媽分擔家務,外出務工每天一個電話給我媽,有時候一天好幾個,回來也會給媽媽帶禮物,或衣服,或飾品。有回送我媽項鏈,媽媽說光頭項鏈不好看,后來爸爸又補了個吊墜。上次爸媽來長沙陪我過生,晚上帶他們散步,行至商場,爸爸看到首飾柜興奮的說”美伢,給你買個戒指,你隨便選“男友力max,秀我一臉的恩愛,只怪我這個燈泡太打眼。年輕的時候條件不富裕,只顧著過日子,所有的浪漫都一點點儲存起來,人至中年才一點一滴拿出來溫暖彼此。
于盛年執子之手,一路磕絆,一生相偎,偶有不快,可從未曾放子之手。
世間最好的愛是什么?我能想到的便是爸爸愛媽媽,讓我們在愛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