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小西
來源?| 林小西(ID:mrlinxiaoxi)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轉眼間2021年也過去了一半了。
整個6月,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情:上旬申請離職,下旬開始旅行。
對,我又辭職了,然后又跑云南浪了一圈!
關注比較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在18年(3年前了),也是在這個時候,研究生升學之前,獨自去云南旅行。
云南,一個總是能夠使我慢下來的地方,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
今天剛旅行歸來,等我后面有空了就寫一篇旅行游記和攻略。
哈哈哈···
那今天剛好是2021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就想著整理下這半年來看過的一些書。
畢竟,有句話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嘛。
之前看到Tal老師的一句話:別人不會按你說的做,而是按你做的做。
雖然之前一直講多讀書,也確實每個月讀了一些書,但是都沒有系統化地分享出來。
因為有時候我總覺得,讀書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我讀過的書并不一定適合別人。
不過,前兩天看到一段話,改變了我的看法:
總覺得,這個世界的聯系很多時候是靠共感產生的。
雖然人有千差萬別,但我某時某刻的所思所想一定可以代表某時某刻的一部分人。
我希望能把我感受到的情緒準確地傳達到那部分人心里,利用共感讓他們的世界能短暫地和漫畫里描繪的世界聯系起來。
這是《生活蒙太奇》中的一段話。
我想,無論是讀書,還是寫下的這些文字,我所感受到的情緒,一定能夠準確地傳達到一部人心里,將彼此聯系起來。
這個賬號記錄了不同時期我個人的成長和經歷,當然也想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微小的成長,幫助你度過一些時光。
今天分享的書,都是我上半年讀過的,還是那句話,不一定適用于你,但希望以此為你展開一個嶄新而又遼闊的世界。
當然也不是為了炫耀。
也沒什么值得炫耀的,越讀書只會越覺得自己淺薄,同時也明白如果拿自己和那些每個月讀10本書的人來比,又是小巫見大巫,一個圈子里總是會有更加厲害的人。
看到號主高冷冷的一段話,可以表達我的意思:
讀很多書也并不代表就很厲害很高級。
讀書也只是認識世界、認識他人、認識自己的一種手段,通過生活,通過自己的專業,通過自己的工作,也同樣可以達成這種目的。
沒有高低,看自己的喜歡就可以了。
讀書對我來說,一方面就是純粹的喜歡;另一方面,因為選擇的行業原因,也不得不多讀一些書,我需要保持穩定的閱讀和輸入。
我想傳達的,你一定會懂的吧。
01.
讀書類
《快速閱讀術》?印南敦史
《王者速讀法》?齊藤英治
《如何快速閱讀1000本書》 威廉·卡森
這幾本書,包括很有名的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都在告訴你如何更加快速而有效地閱讀和記憶一本書。
其實我并不是特別喜歡這類書籍,對我來說,讀書總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情,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的時代,慢下來反而會看到更多微小而易忽視的美好。
看這些書,也是因為我讀書實在是太慢了,我又屬于比較偏愛無用的書的那種人,不求甚解、從中收獲可能甚微,但我偏愛這種感受。
無用之用,也許方為大用。
如果你想在碎片化時代快速閱讀一本書,上面幾本推薦給你。
02.
詩
《萬物靜默如迷》 維斯拉瓦·辛波斯卡
辛波斯卡的詩是從朋友閱讀看到的,后來發現這位波蘭女詩人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辛波斯卡說: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于不寫詩的荒謬。
這位詩人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常從日常生活汲取喜悅,以簡單的語言傳遞深刻的思想。
當然,很多時候我都很難讀懂詩,只能感嘆寫詩的人真是太厲害了!因為我寫不來···
《只剩余米慢慢煮(種田山頭火俳句300句)》?種田山頭火
對俳句這種形式的詩,了解來源于一部紀錄片《是面包是空氣是奇跡啊》。
比如:
我們為什么讀書?
讀書,靈魂在路上,帶給我足夠的安全感。
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人離開了書就如同離開了空氣一樣不能生活;
書是一切奇跡中最復雜最偉大的奇跡。
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從中了解到俳句這種形式,認識到和中國杜甫齊名的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以及小林一茶、種田山頭火等人。
怎么說呢,譯著可能多少總是會丟失掉原著的一些韻味。
立個小目標:以后自學一下日語,看原著哈哈哈。
03.
攝影
《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飯澤耕太郎
我讀書真的很沒有系統,總是東一本西一本。
不過這種壞習慣也在慢慢改善了。
因為我對攝影還挺感興趣,拍照也說的過去吧,就會對攝影類的書籍有一些關注。
去年讀了荒木經惟的《寫真的話》,了解到日本攝影大師的一些事跡。
總體來說,《寫真的思考》這本書更偏理論一些,其實這本書也是去年開了個頭,一直讀不下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后還是硬著頭皮讀完了。
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自己以為并不感興趣的書,說不定就能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固步自封,囿于個人的思維繭房。
如果實在是沒有興趣看,先擱置一旁也是無所謂的,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后看,也是可以的。
有時候,我們不喜歡一本書,并不是這本書不好,而是我們還沒到看這本書的年齡。
一本好書,不同的人生階段去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
04.
《如何度過一天的24小時》 阿諾德·貝內特
這是一本很簡短的小書,作用也因人而異。
看到身邊的同事好幾位00后,總是會感嘆一句“年輕真好??!”
年輕人總是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浪費。
因為總覺得自己那時候過得渾渾噩噩,浪費了很多時間。
所以現在才更加想要握住時間,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有句話說,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
可能有點太絕對了,但一個人怎么花費自己的時間,一定會收獲與之對等的人生。
05.
《人間處方:夏目漱石寫給青年的信》 中川越
其實還沒完整地讀過夏目漱石,這本書也只是后來人根據夏目漱石與學生、友人之間的來信整理而成的,從中一窺夏目漱石的思想與人生智慧。
這本書講了103個應對世界的方式,與不安、逆境、挫折從容共存的人生指南。
如果你遇到了人生難題,不妨翻開這本書,也許能夠幫你解答疑惑。
06.
《把自己當回事》 楊天真
一本暢銷書。
認識楊天真,還是從之前的經紀人身份、以及后來的一些綜藝節目。
在這個依然充滿身材焦慮的時代,她自信地出現在你眼前,也告訴那些大碼女孩,可以一樣的天真美麗。
這是一本所謂的“溝通秘籍”,她從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故事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溝通方法和解決方案。
也許并不一定具有普適性,不過也不妨帶著懷疑的心態,去窺探一下別人的生活,用以解決自己的人生困惑。
我喜歡那句:雖然我什么都懂,卻依然天真。
07.
《幸得諸君慰平生》?故園風雨前
斷斷續續終于讀完了這本書,還覺得意猶未盡。
記得許淵沖先生曾說過“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很喜歡也感動于作者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之中,還能夠汲取到那么多有趣的情愫。
一花一世界,但越來越多人難以從日常事物中覓得簡單純粹的快樂。
大概總是出于熱愛,才能夠對生活中簡單的小事,描述地這么平實而有趣極了。
讓人看得時而忍俊不禁,時而又扼腕長嘆。
也應該學學作者,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每個人都是一本獨一無二的書。
08.
《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2021全新作品,第一時間讀完了。
在此之前看過《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神的孩子全跳舞》。
村上春樹說:我拼了命把它寫了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一個職責。
或許很多作家書中的人物,都會參雜著幾分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也只有一位作家真正坦然面對、并書寫下自己的過往時,他才能不再背負任何重擔,重新出發。
“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無窮地累積,才讓我這個人長成如今的模樣?!?/b>
09.
《鈍感力》 渡邊淳一
雞湯解決不了的負面情緒,“鈍感力"幫你。
對眼前的事情鈍感一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雖然看起來也許有點阿Q精神,但心態的轉變,對個人的成長、身體的健康尤其是情緒的輔助,還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10.
《此生未完成》 于娟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錢、權、地位?
我們可以從書中,窺探到我們無法經歷的人生,然后活好自己的人生。
這是一本關于生命與生活思索的書: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11.
《十分鐘冥想》 安迪·普迪科姆
其實對于冥想我不太了解,只從書中窺見一二,尚未開始實踐,持觀望態度。
無論是學習什么技能,它的價值都取決于你賦予它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和實踐,才會發揮其優勢和長處。
冥想這項技能,暫時還沒get到。
12.
《小狗錢錢》 博多·舍費爾
這本書,對我影響還挺大的,很多人開始玩基金定投,或許正是因為這本書。
關于這本書,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詳細地講述,感興趣的可以點擊查閱《搞錢上癮,人間清醒。》
13.
《瘋傳》 喬納·伯杰
《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這兩本書其實也是從去年開始磨的,《瘋傳》我看到評論里說也許是譯著的問題,很難讀下去。
我就松了一口氣,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讀不下去。
《心流》這本書還是可以讀讀的,幫助我們探尋幸福的奧義。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
寫在最后
以上大概就是2021上半年看過的一些書,不多,也不是為了炫耀,權當是記錄和分享,如果有你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多讀書,總沒壞處的。
2021過去一半了,祝你以后的日子愉悅。
作者:林小西。一個溫和的公眾號 陪你抬頭看看月亮?
from
作者丨林小西
圖片丨網 ?絡
「?一個溫和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