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從小居住的地方是個典型的大雜院,吃飯時常常端個飯碗東家竄到西家,各式菜都要夾到碗里嘗嘗,也算得吃百家飯長大的人了。各家的孩子們相處得如同親姐妹,夏日里一起結伴去郊區農家地里偷甜玉米,秋天來了又伙著去掐熟了的葵花盤子。有幾次險些被守田的農人捉著,便撒了腳丫沒命似的瘋逃。逃出很遠開始清點人數,發覺少了女女或者四四或者紅兵,又灰溜溜全體折回去自投羅網……小時候關于鄰居的記憶,是如此深刻而充滿甜蜜。以致于長大成人的我們,給別人介紹這些鄰居的時候,總是很驕傲地說,這是我的發小。言下之意,典喻豐富。若見了兒時的鄰居張姨、李嫂什么的,更是親切如同親人,那統統都是我小時候的家長們啊。舊日往事都對我的性格形成起到了難以抹去的影響。
? ? ? 后來因故去前旗居住幾年,因了習慣使然,沒用幾個月的時間,我便自然而然推開了前后左右鄰居的大門,有句老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我太信了。在前旗的日子里,都虧了這些新鄰居們對我的竭力扶持,才使我有能力度過人生中最為灰暗的一段歲月。四年后當我重遷新地離開前旗的時候,刻意請來這些對我伸出援手的前鄰后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可是說實話,僅靠一餐飯,縱有千言萬語,又怎能表達我對他們發自內心的留戀?
? ? ? 在臨河,我的家座落在一條很寬的叫新華西街的街道上,整條街整日里車水馬龍,不論白天黑夜,人車都是川流不息的。我居住的這個小區,大約有一千多戶人家。樓下的中心廣場,設置有各種健身器材,樓前樓后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是一個比較高尚的大型社區,近年來,隨著臨河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城市進化步伐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緊張起來。盡管臨河人很樂意在小區里和陌生人打招呼問好,但這絕不包含深入交往的意思,純屬一種禮貌文化。有一次從報紙上看到有人要賣二手滑板,就打了電話問價錢,并約了時間去看貨,這一約不要緊,一說地址原來跟我家住在一個單元樓內。眾多跡象使我沮喪地感覺到,想要依照一貫的方式搞好鄰里關系在這里成為一道不大不小的難題。
? ? ? 一天,我剛下班,聽到有人摁門鈴,我小心地從貓眼里看了一下,只見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笑咪咪地站在門道里。我隔著門小心地問:“請問你找誰?”“ 我是你的鄰居,就住402(我家是602),這個周六想請你跟女兒到我家來吃飯。”
? ? ? 天啦,住在樓下的鄰居啊,我每天上樓下樓都沒見過。可是素不相識為什么要請吃飯呢?何況誰知道他到底住哪呢?心里想著嘴里脫口就問出來:“干什么呢?還有誰啊?”全然把禮貌二字丟到了腦后。這下輪他犯愣怔了。可不是嘛,常言說這叫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給誰誰得發愣怔呢。
? ? ? 不過幸好這人反應快,馬上就答:“還有我太太跟我女兒呢,周六我來下廚,你們這些女士們全部坐享其成。”末了又加上一句,是我太太的主意。我們就這樣隔著門定了吃飯的鐘點。
? ? ? 402和我家雖只隔了一層樓,卻比我家大了15平米之多,原因在于我家的那15平米成了露天平臺。那天晚上我和女兒一進門就被其優雅的裝飾所震驚,客廳與廚房相連的餐廳里,擺著一張好大的餐桌,桌上方懸掛著漂亮的水晶吊燈,桌上擺著亮閃閃的精陶盤碗和玻璃杯具。幾杯啤酒下肚,生疏感頓失。這戶人家的女主人宇南是某房地產公司人事部經理,男主人王淼在政府的人才開發中心當處長。他們出于職業本能而愛觀察人,喜歡交各式各樣的朋友。于是我們很快就天南地北地聊得十分投機。
? ? ? 我興奮極了,不光見識了臨河的高官階層,交談中那久違的鄰里親情又慢慢繞回了心頭。原來,不只我一個人對鄰里親情情有獨鐘,對住在鴿子籠里的鄰里關系深感遺憾,鬧半天內心里有此溫柔需求的人還大有人在呢啊,而且為了改善鄰里關系比我更能把想法付諸實施。
? ? ? 隔天校友聚會吃了醉酒,頭重腳輕被同學扶回去上樓的時候,被隔壁鄰居聽到動靜順勢將我截回了她家,親自下廚溫了牛奶來為我解酒,酒醒些我慌忙要回家,深恐撓了鄰居清覺,可是那個才做媽媽不久的人說,你看看你難受的,回家里沒個人照應萬一有啥事怎么辦,今天孩子她爸不在家,你就住這吧,有事叫我一聲,我來招呼你。一腔淚水涌在眼里又咽回肚里,一頭倒下,就此睡去。
? ? ? 遠親永遠不如近鄰,對此,我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