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是東吳、西晉猛將,年少頑劣,與山中虎、水中蛟并稱當地三害,后來周處殺虎斬蛟,三日未歸,鄉里以為三害皆是,彈冠相慶。周處歸來后醒悟,從此改過自新,先后仕于東吳和西晉,最終在平叛中戰死。
在電影《周處除三害》中,陳桂林曾是幫派小弟,因替主殺人和襲警,與外號為香港仔和牛頭的兩人并稱三害,陳桂林被告知肺癌四期、時日無多后,為了揚名立萬,決定效仿周處,先除香港仔和牛頭,最后自首。
陳桂林生錯了年代,在現代是通緝犯,在亂世是英雄,為主殺敵展示了猛和忠的一面,為民除害展示了勇和善的一面。陳桂林向宿敵陳灰警官自首的一幕最令我印象深刻,陳桂林面對警察的包圍,只向陳灰繳械,陳灰選擇信任陳桂林,讓周圍警察解除警戒,好一幕英雄惜英雄,曾經二人各有使命,打得不可開交,如今相互面子給足,現實中誰不羨慕有這樣一位對手?
電影《周處除三害》獲得2023年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并有多項提名,確實實至名歸,好久沒有這樣暢快地看華語新片了,看來仍有一片好土壤。
翻看豆瓣,有些網友提的問題匪夷所思,包括警察出警為什么不是兩人?陳桂林怎么會帶這么多子彈?陳桂林受傷怎么能踢開棺材板?不勝枚舉。這些評論大概可以歸納為細節不夠和邏輯不強。對于細節不夠的問題,我想說電影不必拘泥于細枝末節,奧卡姆剃刀能割就割,不要把電影變成冗長乏味的連續?。粚τ谶壿嫴粡姷膯栴},我想說現實中那么多事不合邏輯,電影中為啥事事要邏輯充分?我看有人列舉數條陳桂林除二害動機不足的理由,簡直迂腐至極,人不光有理性,還有情感和直覺,我希望這種人把鉆研精神用在點外賣上,想想為什么選這家、不選那家?動機是否充足?希望在餓暈前能反思到自己思維上存在的問題,并憑直覺趕緊選定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