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人講這句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所以以前頭腦里一直有一個觀念:認為朋友就是用來依靠的。惹上麻煩了叫朋友過來幫忙打架,遇上煩心事兒了找朋友倒一通垃圾;缺錢了找朋友借一些先花花。卻沒有想到長此以往,這種不對等的像藤蔓纏繞著大樹才能向上生長的依附關系,會耗盡友情中總是在給予的那一方。
后來又過了一段時間認識到,能對一個話題產生共鳴和共同語言,呆在一起彼此感覺都很舒服,都是有理想有志氣積極向上的同一群人,才能玩兒在一起成為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
這期間我和幾個朋友的交往非常有意思,彼此平時幾乎都不怎么聯系,一到聯系的時候卻都是重要事情。去年,年紀輕輕才34歲的好友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雖然這期間我們各自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各自結婚生子忙著組建自己的小家庭,五六年都沒有過聯絡了,但一聽到她被查出得了這么嚴重的病,我當時眼淚就奪眶而出,并第一時間請假和另外一個好友奔赴她所在的城市,看望她。
這種用真心和真誠換來的朋友,就算平時不怎么聯系,幾年過去突然見面,也有種就像昨天剛見過的感覺,絲毫不會有疏離感和陌生感。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心里面永遠有她一個位置存在,但卻很少聯系也不互相依附。
自從一年前了解了得到,又購買了老師的專欄,通過這個專欄的訂閱人群,加入了很多形形色色的社群,有寫作的,有理財的,鏈接到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個體。這些都是陌生人,我們都沒見過面。但通過鏈接到這些非常優秀的人,我們可以共同成長,有機緣的話,說不定可以取長補短,共同做成一件大事。
所謂的情商,就是擅長創造共贏局面。
友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于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
親愛的戰友們,陌生的朋友們,我們一起,共同成長吧!
回頭看看我對朋友、友情的定義,其實背后是一個很簡單很清晰的過程:
依附
獨立
共生。
我現在進入第三個階段。希望多結交一些優秀的人,更有格局和眼光,更有未來感的人,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