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改變,和外界無關,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身。金錢只是個物體,它是好是壞是由擁有它的人決定。
?首先,要擺正自身對錢的態度很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很多人就是沒有擺正對金錢的態度,讓自己深陷金錢沼澤。想要學習正確的理財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和對的人,和我們自己的目標人物學習,就是很簡單方法了。
富有的人和貧窮的人對待金錢的態度不同,說不喜歡錢的人是真的不喜歡嗎?真正的貧窮和富有不是說你有多少錢,而是你的思維,即使你有再多的金錢,如果你的思維還停留在貧窮思維,那么你有再多的錢,也只是短暫的富有。所以,我們首先要樹立的是我們正確的金錢觀和正確的思維。關于技巧每個人都可以學會。
對于消費來說,富有和貧窮的觀念似乎是完全相反的。富有的人對于投資似乎很大方,而貧窮的人對于投資往往很吝嗇。如果面對一件買不起的東西是,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不買,或者是先不買,而真正富有的人,想到是我要怎樣才可以賺到買這件東西的錢?富有的人,他們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燃起斗志,想方設法的賺錢,最后等到的,往往是買到這件東西,幾倍或者幾十倍的金錢。而貧窮的人呢?他們會想我要怎樣省錢,開始緊衣縮食,節省各種吃穿用度的開支,最后想要的東西沒有買到,自己的生活品質也直線下降。這種思維差異可以很嚴重的影響人的一生。
第二,關于資產和負債。資產就是把錢放進你的口袋里,負債就是把錢從你的口袋里拿走。想要富有就要不斷的把錢放進口袋,如果不斷的從你的口袋里往外拿錢,那么就會越來越貧窮。
比如說房子,如果租出去的租金,可以覆蓋每月的月供和物業費,那么它就是資產,如果,已經付出了首付,而且沒有租金收入,每月還要支付大筆的月供及相關物業,那么它就是負債。所以判斷是否是資產的標準是:看這個東西是否可以給我們帶來真金白銀!許多人的收入不低,但是最后還是陷入財務危機,是因為自己買了一堆的負債,但是卻錯誤的以為那些是自己的資產,因為那些消費,并沒有給自己帶來資產,而是讓自己的負債越來越高!這就是為什么,遭遇財務危機的,往往是那些看起來是職業和收入還不錯的人。
因為收入良好的人,如果不會打理財富,那么就會造成浪費和產生巨大的負債,要知道一般七年就會是一個經濟周期,失業和降薪往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遙遠。許多人都沒有想過,如果你失業了,那么你目前的貸款及信用卡該如何償還。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收入會逐年增長,樂觀的覺得每年自己的收入都會比現在高,即使不多也會有,沒有風險意識。
比如說一個人有500萬,一年有10%的增值,那么就是50萬。這五十萬如果理性消費的話,一年一個家庭是基本沒有問題的,但不理性消費的話根本不夠跟不夠。如果想要達到財富自由,那么我們就要做到被動收入可以承擔支出,但是,我們大部分人的被動收入往往是我們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幾甚至是零(主動收入就是我的工資獎金等等,被動收入就是我的股票、債券等等)。
第三,只有財務自由了,我們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人生的價值。許多人覺得,實現人生價值,工作和事業不是最好的方式嗎?但是,有沒有想過,從事一個行業久了,每天做的都是些重復性的工作,慢慢的會有許多疲勞感和挫敗感。而且我們時常會,不必要有些委屈要承受,這就是我們說的工作壓力,即使我們工作的很完美,那么公司如果拖延工資的發放,我們會有很多牢騷,很不滿,慢慢的會對工作產生厭倦,但是又不得不繼續做,因為這是我們養活自己的更本。但是如果,你財務自由了,你不用考慮生活壓力,那么你就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因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完全么有所謂的厭倦感、挫折感。
如果想要實現財務自由,那么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可以不用工作也能掙到錢,所以我們要學會投資理財,只有讓錢生錢,讓自己的被動收入慢慢的滿足我們的支出,把主動收入一點一點的變成被動收入的基石,所以我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