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學,參加中層干部研討會整整一天,有收獲,有啟發,算是好好上了開學第一課。
收獲1: 內生動力就是尋求價值感。—S院長
啟發:科研在點上有突破,但在面上較弱,原因在于很多人缺乏內生動力。
收獲2:功夫在詩外。OBE體系強調專業成長、能力提升,但并未包含對學生成長至關重要的比如情商、交際能力。—S院長
啟發:決定一個人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比如韌性、學習力、生存能力,這些還該如何培養?如何補缺?
收獲3:教學日歷要體現邏輯性,前后要自成一體,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多人的教學日歷本體倒掛、不成體系。—S院長
啟發:教學、做報告、寫文章都需要一定的結構,結構本身就是有邏輯的,不能是零散的。要學習S院長做報告時鮮明的邏輯結構。
收獲4:高等教育工作者不能囿于一所學校,要走出去看看世界。—W校長
啟發:一直感覺到學校發展與社會脫節,社會變化很快,而學校似乎沒感覺到這種外部競爭。就像時代的滾滾車流開過,學校還在原地看熱鬧。我也一直擔心自己跟不上時代,看社會發展那么快,自己卻在原地打轉,焦慮卻無所適從。
收獲5:經濟轉型決定教育變革。—W校長
啟發:人工智能是新機遇,新的經濟業態,而教育如何跟人工智能銜接?除了計算機、機器人專業外,其他專業如何銜接?個人又如何跟上時代發展?
收獲6:差異化發展是此類高校的必經之路。——W校長
啟發:我們的優勢到底在什么地方?跟985、211比實踐,跟高職高專比基礎,可是突出某一項特征才是優勢所在,抓住一個點解決好就是優勢所在。
收獲7:OBE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是:擺脫了傳統教學以學科劃分專業的局限,以學生畢業能力及畢業5年后能力提升為目標倒逼課程體系改革,關注各利益相關方如學生家長、市場、用人單位等的需求,讓學生能力經學校加工后與之相匹配。
啟發:OBE是學生經過學校加工后的產出標準,學生入學與畢業之間的能力成長就是OBE重點關注的,如何提升能力,如何細化到每門課程的改革上?如何評價?如何監督?除了指標,更重要的是持續改進,一切以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為目標,不斷提升,不斷打磨。這不正是我以前做品牌專業管理時想做到的嗎?一直在想,如何做到品牌?如何做到特色?誰來認可?誰來監督?似乎OBE給出了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