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喜歡在朋友圈曬她的二胎女孩,也許是因為老大比較大了,老二是老來得子,所以比較寶貝。她疼女兒我理解,我不能理解的是,她怎么會覺得她的女兒好像是天下最美的女孩,那個女孩明明像她爸爸,就是很像男孩子的樣子。(我是不是太苛刻了,抱歉啊寶貝)
那天看到我媽媽跟別人炫耀她的孫女我突然有些領悟。媽媽叫我拿出侄女的照片給其他人看,那幸福和欣賞的表情,好像她的孫女是全天下最美的女孩。對方也不甘示弱,掏出手機展示她的孫女,彈琴跳舞,好像她孫女才是全宇宙最美的女孩?;蛟S在愛你的人眼里,你真的就是最美的。我有了一個最痛的領悟~
美是一種感覺,一種想法,一種感受…并無客觀標準…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歡自己的外表或者平靜地接受自己的外表。有的人一生都在跟外表較勁,那個花了90萬整形十多次的女孩,不是在整形的路上就是在整形的恢復期上,哪怕已經整成了芭比娃娃,她也不愿停手?;鸺倥?01的成員楊超越作客《奇葩說》時,自曝對自己的顏值無法認同:“經常半夜照鏡子,被自己‘丑哭’,各種角度看都覺得不太夠,總覺得這里差一點,那里差一點......”
被自己"丑"哭?也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卻深深地理解她。因為我真的常常被自己"丑"哭,從小到大,常常在衛生間痛哭,從不敢開燈看自己,因為自己的臉讓我自己無法接受;(其實,我并沒有多丑,常有人夸我清秀)穿的衣服即使已經搭配地非常完美,還是因為看起來有點胖而崩潰;新理的頭發太短我會想要從世界上消失;因為自己的手臂肚子多了贅肉在衛生間里咒罵自己,最后無比厭惡自己。親愛的,或許你認為這太夸張了,但這是我曾經或者現在依然還在經歷的真實的生活。請不要用太矯情太閑得慌來評價我,如果你也有一樣的經歷,那就往下慢慢看。
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體相礙”(BDD)。BDD的表現為:過度關注自己的體相并對自身體貌缺陷進行夸張或臆想。
體相障礙的表現有:
總是在花精力確認自己把某個身體缺陷掩藏好了;
花特別多的時間照鏡子,或者刻意掩藏身體的某一個部分;
反復地測量或者撫摸自認有缺陷的地方;
由于沒辦法停止自己對缺陷的關注,工作、學業、生活受到影響;
不斷求醫,如接受整形手術或者求助皮膚科醫生,試圖讓自己的外貌更符合期望。
你別忙著對號入座,如果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那都是正常的,說明你是個有品質有追求的人。我說的是像我一樣為此不能自拔的人可以如何自助。
維密超模Cameron Russel,曾在TED上坦誠美麗帶給自己的焦慮,那就是——不安全感:“因為我每天都要擔心自己看上去怎么樣?!蓖饷步箲]的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焦慮,就是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看到沒?那個自我價值的否定才是根源。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佛說你本自具足;你奶奶說你最好看;我說你生來璀璨…可是得你信啊,你若不信,那不過是耳邊風罷了。這個信的過程有一點點難,但有什么關系,一生那么長那么短,我們總是可以慢慢觸及自己的核心,喜歡上自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項功課呀。
從哪里開始呢?不防從知道美是一種想法開始吧;從認識到所謂外貌上的缺點,不過是一個人的特點開始吧;從寫下愛上自己的100個理由開始吧;從開燈看自己開始吧;從對著鏡子說愛自己說到淚流滿面開始吧;從停下來看一棵樹開始吧…
當你不再浪費精力去偽裝自己,變成你認為的“別人眼中期待的樣子”,而是慢慢將自己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你會擁有全新的被欣賞的自己。記住~
萬里之上,只見碧空不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