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在姥姥家長大,高速工程推翻了所有老房。童年只?;貞?。
記憶中去姥姥家要爬一個長長的黃土坡,坡很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半坡旁邊有地,桑葚從地頭的籬笆低垂下來。輕輕一跳就含在嘴里,甜甜香香,衣服上都是紫紅色的印記,免不了挨一頓臭罵。
上坡到了拐角,我們叫“院西頭”,院西頭是一大片空地。八十年代農村廁所都是兩塊板搭在一口大瓷缸上??謶钟谟謱捰趾诘母卓?,大冬天我都要光著屁股到“院西頭”解手,所以對于院西頭,自己充滿感情。
過了院西頭是豬圈,豬圈全用石頭打造,有西藏風格。小時外婆家總養一頭大大的黑豬。豬圈分里外兩間。里間是遮風擋雨的臥室,外面是活動區。一頭豬一直從年前喂到大年三十。
過了豬圈是正大門,有清朝遺風的老木門,木門下有個需要抬腳跨過去的門臉,重要客人來訪或者長輩進家門臉要提前摘除,否則就是不尊重。開關門時門吱吱妞妞,像是拉二胡。
進門有一槽純土,泥土里種絲瓜,藤蔓攀爬整個院子都是,絲瓜架上常常有蛇出沒。大人說都是無毒的草蛇,這些蛇偶爾還會不經意跑到房間里去,但是大人從不鏟殺,只是想辦法把他們丟在家門前的溪流里。那個時候的人都善良,不忍殺生。
廁所旁有一棵歪脖棗樹。歪脖棗樹直接歪到房梁上。農村房頂就是一個四四方方平平整整的空地,水泥打磨的光滑干凈,平時姥姥坐在上面縫縫補補,晾曬糧食。放了學我最喜歡坐在上面吹吹風,畫畫,帶小伙伴做游戲,真是一個不錯的樂園,
站在房頂一伸手就能碰到還沒熟透的棗。從每一顆棗子黃青色的小花盛開開始到完全熟透墜落滿院。從一年年豐收的棗子里,我看到了時間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長。
外婆家的房子是由磚房和窯洞共同組成,所以我從小是在窯洞里面長大。
整個窯洞外面是廚房,里面是臥室,臥室和廚房之間隔一道土墻。土墻上是外婆粘貼的密密麻麻的報紙。報紙是從外婆的妹夫那里獲得,外婆的妹夫是一名中學校長,手頭多余的報紙很多,小的時候如果無聊我會一張一張閱讀墻上的報紙。
再往里面走是兩張木床。木床很高。木床上面是錯綜復雜的電線,連著一個燈泡。木床里面是六口大缸。缸里面是糧食,有時會有一些曬好的干果專門給小孩子吃。
窯洞冬暖夏涼。冬天屋里特暖和,夏天特涼爽,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拿一本書,把被子卷起來,靠在被子上躺在床上看書,很是愜意,窯洞是充滿人情味的。
夏天吃飯終究還是要在歪脖子棗樹下吃的。放上一個小方桌子,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的也都是家常便飯。比如面疙瘩湯。我發現我姥姥特別會做面疙瘩湯,金黃金黃的,特別好喝。炒茄子,都是自己種的,外加饅頭。感覺有一種非常非常美妙的親切感。
夏天有蚊子,姥姥編了長長的茼蒿條。在屋頂上曬的干干的。傍晚時分,茼蒿燃燒起來,驅蚊效果很好,大家吃完飯就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時光純粹干凈的過去。
后來,離開家鄉,在外求學,工作,姥姥生病之后,就再也沒有來得及去看看老房子。我明白自己心中的惆悵,是對那些美好時光的深深眷戀。
其實,一個人的童年成長在山野田間,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