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的時候,我收到鳥姐的留言,她說,你的文章喚起了我多年的記憶,寫日志真的是個好習慣,尤其是年紀越大記憶力越差,很多事情竟然都不記得了,感覺白活了,我也翻了翻前幾年的寫過的文字,覺得那時候真的很鮮活,忽然也很想提筆寫些東西。
我說你不用怕忘啊,我都幫你記得的,我故事里你從來沒離開過啊。
我是個對新鮮事物接受很慢,又對舊事物念念不忘的人,MSN剛消失的時候,我立刻把所有的日志搬家備份到QQ空間,但是好一陣子不適應QQ空間完全寫不出來,后來微博出來以后,我又很苦惱,它每次都只有140字,長微博又很難排版,分幾段寫又怪怪的,后來我好不容易適應了微博,微信又出來了。
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我特別難過,我完全接受不了這種快速刷屏的存在感,我好驚訝怎么會有人一天能發個百十條,我在一年內朋友圈都是空白的,直到很多朋友懷疑我是不是把他們屏蔽拉黑了,我才發了第一條朋友圈,熟悉我風格的人會發現,我的朋友圈的文字配圖幾乎還都是140字的嚴格狀態,因為都是在微博編輯審核好了才會發出去。
可我并不是處女座,我是個有嚴重完美注意傾向的人。
MSN,QQ,微博,朋友圈的流行更迭,我們所收發的信息從紙媒轉向軟媒,從長篇到短篇到圖片到聲音到視頻,開始以越來越簡單及時的方式刷新了生活的存在感,可能去個新地理位置插個地標,或者美食美景拍個照,或者動感的表演錄個小視頻,都很快的能刷出存在感,這些都證明了信息快速發展,讓我們用手機就很快方便的記錄生活的點滴狀態,而且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這確實是很好的記錄生活的方式。
然而前不久,刪刪減減把以前十年間記錄的文字整理出來,才發現原以為很小的零碎信息其實占據太多時間,有很多已經接不到一起了,還有些轉發的信息因為原作者刪除也完全消失了,因為沒有及時的回顧整理,都不記得自己當時點的什么贊,這像失憶一樣的狀態并沒有讓生活記錄和知識分享得到累積。